【转载】双减时代,“生问”为课堂增效
(2021-09-04 23:03:47)双减时代,“生问”为课堂增效
原创
【导读】湖南省怀化市红星路小学张亮老师阅读《问题点燃课堂》一书后,明晰了“生问课堂”的理念和操作策略。他还以敏锐的视觉,站在“双减”的角度,对“生问课堂”的现实意义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认识。这样的读后感,体会实在,思考深刻,值得学习。
暑假伊始,在数学名师工作室的组织下,我精读了顾志能老师《问题点燃课堂》一书。
从第一次翻开,到全部看完,我发现全书并没有深奥的长篇理论,讲述的就是顾老师团队对“生问课堂”研究的故事,重点是生问课堂研究的全部过程和经验,更多的则是一篇篇生动的教学案例。
全书从为什么要让学生提问、什么是“生问课堂”开始,到生问课堂怎么备课、实施,再到“生问课堂”相关研究与精彩课例欣赏。看似只有六个章节,实则全是满满的干货。在此之前,我们对顾老师的“生问课堂”有过线上听课与研讨学习,并尝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运用,再通过这次全方位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生问课堂”的确是体现学为中心、生本意识的教学模式。我觉得这种课堂模式,课堂真实、朴素、常态,没有任何的花架子,是我们能学得会的课堂。
如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一课,之前在网上听过,那是我们真正向顾老师学习“生问课堂”的第一堂课,这次再从书上看到本课的课例,感触颇深:一支粉笔,几捆小棒,学生提问,以问引学,课堂魅力显现。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那是因为问题都是学生自己提出并进行探究的,所以整个课堂都是学生真实思维的展现;因为课堂要做的事就是提问和释问,因此,教学线索清晰,结构简单,学生学得轻松、明白。
“生问课堂”形式新颖,学生喜欢,但想要上好这样一堂课却并不简单,顾老师在第三章“生问课堂怎么备课”、第四章“生问课堂怎么实施”进行了详细的经验介绍,这对我们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生问课堂”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顾老师在书中指出:备课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心理,大致预设学生的问题,或者使用问卷调查精准确定学生的问题;根据问题,教师要设计合适的学习材料,以便学生提出课堂所预设的问题;材料一旦确定,学生提问的时机就能确定,课堂的结构就可以作出清晰的规划;课堂中,为了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不仅需要提供合适的材料,还要使用恰当的语言展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及时将问题简要记录下来,并且对所提的问题做一定的处理,然后组织学生聚焦问题进行探究;探究时,教师要深入学生去了解和指导,探究后,要围绕问题开展反馈,还需回应之前提出的问题……
可以说,怎样才能上出一节“生问课堂”,顾老师的书中用理论、经验和案例,手把手地进行介绍。我相信,每一位读者都和我一样,看了书后,会有非常明确的方向和积极尝试的勇气。
在读书的那几天,恰逢党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的负担意见》,“双减时代”来临!我意识到,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尤其如何更好地提升日常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迫切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解决的途径和策略肯定很多,但我感觉到,更有力地开展“生问课堂”,应该也是一个可行的方向。因为“生问课堂”凸显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提问、自己探究、自己建构,学习目标性强,学习参与度高,学习效果自然更加明显。更重要的是,“生问课堂”能有力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是由学生发现和提出的,学生的质疑精神、思考能力、创新意识等,都可以得到切切实实的锤炼。学生学会了知识,增长了能力,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就有效达成了吗?课堂既提了质,又减了负,“双减”的要求不也自然地实现了吗?
双减时代,我们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思想、转变行为,需要积极探索和打造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我们共同努力,乘着“生问课堂”这艘航船,努力前行,追求美好!
(湖南省怀化市红星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