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2021-05-13 22:15:38)说明
《用字母表示数》的备课之路有些艰难,但我们还是坚持最初的想法——扣住真问题,解决重难点。本稿是我们多次实践后的教学方案,总体感觉尚可,故特挂出来,并附上相关材料,算是对次备课作个阶段性总结吧!
一、前期实践与思考
“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刚备课时,我们开展了多次的学生前测,了解到了学生心中的一些真实想法,如学生对课题的多个疑问,对未知数用字母来表示的疑问。(详情可参见一稿二稿)
基于学生的真实疑问来设计这节课,以学生的“提问、释问”串联课堂,引领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体会其用途,发展符号意识,一直是我们想要的形式及目标。
上述想法,由团队成员吴国、蒋锋老师进行了实践,团队也开展过多次专题讨论,有一些感觉,但难处也不少。感觉最难的是两处:
一是对“含有字母的式子”环节的处理。如一叠纸有χ张,拿走2张,还剩下(
二是对“用字母表示数”究竟有什么用的回答。字母可以表示未知的数,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出一个新的数(还能看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些作用在学生眼里却不以为然——还是不知道到底是几,这有什么用呢?如何引导学生接受这种代数的思维,我们觉得这是难中之难。
聚焦以上两处难点,我也走入课堂进行尝试。至今我共上过三次,有两次觉得尚可(学生理解,大体接受,听课教师也总体认可)。
在三次实践中,我不断微调学习素材、推进过程和环节目标等,也特地就一些重要环节向几位特级教师朋友请教,得到很多启示。现结合前期实践及思考,发布目前我们“摸索”出的教学方案,并附上相关材料,算是对此次备课作个阶段性总结。(待有高质量的教学视频时,也将上挂)
二、教学过程详解
(一)教学导入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引导提问。
【注:尽管“见课题提问”,往往都是浅层次的形式化提问,但本课的课题,学生的确有很多的真实疑问(详见二稿)。所以此处设置提问,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方向的聚焦,是有益无弊的,不妨一做。学生的问题一般就是“哪些字母,怎么表示,表示什么数,有什么用”等。我采用的问题记录方式是划线与标记问号,形式简单,不费时。】
(二)教学展开
1.知识背景
教师举例板书:事物的数量确定时,可以用一个数表示——已知数。
【注:此处也可以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这件事(复习这个知识)。我认为,两种选择的立意和目标是不一样的,老师们可斟酌选用。】
2.新知教学
(1)以一袋球为情境,猜数量,不能确定——未知数,怎么表示?
学生提出用字母来代替未知数,展示学生已有认知,呼应“哪些字母,怎么表示,表示什么数”等问题。
记录“一袋球有a个”,引发学生质疑“有什么用”。
【注:本课的核心问题就是“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有什么用”,自此开始,本课一直扣住这个问题而推进。】
(2)表演情境:放入3个,现在一共有几个?
【注:曾创设减法的情境,实践证明,加法的情境更易于学生理解。】
让学生独立表示,了解学情,选几种典型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同意谁的方法?”组织学生讨论,说理。
引导学生理解a不对;认可b、c、χ等单个字母的;认可a+3,接受这个“字母式”就表示一个数;对比单个字母,体会其更佳——还能看出关系;对比a+3=b(若有),体会不需要写“=b”(简洁)……
再次呼应“有什么用”。(不求学生能回答出)
【注:此处是本课教学的第一个关键处,具体展开需视学生情况灵活应对,顺序、形式、语言、板书等各个细节要周密考虑。另外,“字母式”的说法不严谨,但便于学生理解,便于师生表达,所以勿较真。】
(3)每个2元钱,一共需要多少元?(回复到a个的状态再问)
学生尝试,反馈,点击数量关系,教学简便写法2a。
再次呼应“有什么用”。(语言简单引一下)
(4)再出情境,学生练习。
每个重3克,一共重几克?
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学生尝试,反馈,知识巩固。
(5)环节小结。
观察板书,回顾学习过程,回应“有什么用”。此处应有初步“结论”:未知数——字母——字母式(表示出一个新的数)。
【注:推进的过程中,学生不一定能体会到或表达出“有什么用”,这需要教师不断地“敲击”,不断地引领。板书的示意,学生的讨论,教师的语言,等等,都是支撑手段。】
(三)练习巩固
1.变换情境,巩固知识,增强体验。
以教师年龄为例,是未知数,用字母χ表示,请学生写出与它有关的字母式,并思考含义。
反馈,只要讲得出含义,皆予以肯定。通过板书的形式,强化“有什么用”的感受。
2.教师给出2χ+10,请学生说“意义”。
3.形成2χ+10=100,初步感知方程,最后呼应“有什么用”。
【注:此环节是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有什么用”。尽管学生的认知可能未到,但为后续学习留个伏笔,或者照应一下那些对方程充满好奇的学生,也许不是坏事。——我们知道,对用字母表示数好处的理解,学生需要几年的漫长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