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丰富多彩,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能使小学数学课堂走向高效。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现谈一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第一,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分组。小组合作的基本前提是小组的组成,因此,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前,教师需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合理的进行分组,做到求同存异。小组以4─6人为宜,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只有小组间的实力相差的要差不多,这样小组学习才会正常的进行,这样学生之间才可以互相帮助。
第二,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责任。教师要帮助小组之间分配好角色,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要合理的分配,明确自身的责任,组长主要负责和教师进行沟通,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记录员在记录的过程中,主要记录的就是心得和结论。汇报员主要负责就是进行展示和汇报。这样一来,组员之间相互进行配合,才可以有效的提升学习效果。另外,教师还需要定期互换小组间的角色,让学生可以体验不同的工作内容,完成不同的任务,这样学生才会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对学生发现的疑难问题或一节课的难点知识,来组织、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每次讨论,要让学生参与讨论形成新的规范,如让学生通过讨论形成统一认识,上课要听从老师的统一指挥;要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发言;做到发言大声,讨论小声,倾听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