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有效的教学情境

(2020-11-12 15:36:43)
分类: 问题思考

什么是有效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通过搜集有关资料,有效的情境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致勃勃参与学习。英国教育家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最想做的时候。 二是来自学生: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将所学知识内化,在内化的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得到提高与升华。
      我是一名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新教师,我发现学生不爱上课,课上回答问题也不够积极踊跃。因此我积极寻找原因,上网查找资料,到图书室读各种书籍。但上课仍然上的很沉闷,学生似乎厌倦上课。死板无趣的课堂使我终于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就意识到老师知道一切答案,他们什么也不用干,只要听老师讲就是了。通过学校请的专家和师父的指导,我试着把课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自己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他们开始提出问题,并在小组内解决问题。由于提出的问题更具体,所以学生更专心解答。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第一学段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第二学段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因此,身为老师,我要多创设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并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解决。老师将问题像皮球一样的踢给了学生,学生也愿意接受,并能积极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去。数学教学,要紧密的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