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评课
今天下午,参加了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听了新教师钟老师的《有余数的除法》一课,对以下几点感受颇深:
1、大胆对教材进行重组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突出了这一特点,严老师摒弃了有余数除法竖式的教学,把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横式的写法及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整堂课从“创设情境——动手操作——数形结合——发现归纳——综合应用”几个环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余数的概念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标,呈献给大家与众不同的一课。
2、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在本节课中,钟老师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让学生尝试分梨,每人分4个,可以怎么分?事先老师给学生准备了不同个数的梨,这样在反馈时就可以呈现出5钟不同的情况,再通过让学生分类,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刚好分完,一类是有多余的。这个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再通过让学生介绍她摆的过程,促使学生认识到活动本身蕴涵的数学内容,明确余下的不能再分的道理,从而引出余数的意义。第二次操作是老师在黑板上先摆了2个4,再接着让学生来分梨,并用算式表示出分梨的结果,梨的个数一个一个增加,从而得数了不同的算式。数形结合,使学生在摆和讲的过程中,真正明白了算式的含义。最后让学生来观察黑板上的所有算式,让学生找找有什么发现。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本次操作中,学生学生在经历、体验、获得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3、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数学只有和生活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才有可能被真正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整个教学例题的设计和练习的设计,都是密切联系了学生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发生的事例,不仅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也让学生很好的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值得商榷之处:
1、 在引导学生探究算式,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时,教师的问题指向性可以更明确些,不至于使学生一直把眼光停留在其他的角度上去找规律,也可以节省一部分时间,用于其他的环节渗透。
2、练习设计的第3题画有规律的图形的游戏环节,还可以再改编一些游戏活动的呈现方式,让所有学生能参与进来,达到练习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再利用这个设计进行渗透,增加一个深度,使练习更有实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