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直线、射线”教学实录
(2020-05-05 19:16:00)分类: 课堂实录 |
“两基”到“四基” “培养”到“提高”
认识“直线、射线”教学实录
执教:
整理评析:
教学理念:本课教学力求体现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着力突出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经验的培养,通过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观察、想象、探究、发现、总结概括等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直线、射线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久发展打实基础。
教学内容:认识“直线 、射线”。
教学时间:30分钟(全国创新杯赛事规定)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直线、射线的形成过程,建立直线、射线的空间观念。能准确地把握直线和射线的特征,并能正确区分线段、直线、射线的异同。
2、会正确地画出表示线段、直线、射线的图形。
3、通过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习的情趣。
4、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认识并掌握直线、射线的基本特征。区分线段、直线、射线的异同。
教学难点:建立直线、射线的空间观念。
课前谈话:
1、关于老师,大家知道老师的哪些信息呢?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与学生亲切交流。)
总结评价: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观察屏幕居然了解了老师的不少信息,还知道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真是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学好数学的重要品质。
2、要学好今天的知识,掌握线段的知识是必要基础,课前老师布置了画线段,整理线段的基本特征的作业,大家都完成了吗?那我们就开始上好吗?
评析:课前简要的谈话,平复了学生的紧张心情,拉近了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从信息了解谈到学习内容并和线段联系起来,顺势进入新课学习,构思巧妙,过度自然流畅,可谓一箭多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顾线段的基本特征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一条线段)这位朋友,你们还认识吗?看着它的样子,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生:直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长度。可以测量出它的长度。
师:线段的确有这样的特征,这条线段的长度我们也可以用直尺测量出来 (课件出示直尺,进行测量,)这条线段的长度是多少?
生:(读出长度)
师:看来线段不管是长还是短,我们都能测量出它的长度。
评析:回顾有关线段的知识,找准了教学新知的切入点,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做了有益的铺垫。
2、总结线段的特征
师:我们知道了线段的一些基本特征,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看谁能把线段的特征叙述的既条理又完整。
师:板书:画一条线段。
生:线段有两个端点,是直直的一条线,它的长度可以测量出来。
师:(针对生成,适时评价。)板书:线(直),端点(2),长度(可测出)。
师:谁能再叙述一次。
总结评价:同学们从端点的个数、线的曲直情况以及长度三个方面描述了线段的特征。具备了看图形找特征的本事。要学好数学,就要有这样的本事。用这样的本事我们来继续发现下面图形的特征。
评析:让学生先整理再表达培养了学生有序表达的良好习惯,通过对概括线段特征的三个方面的总结评价,突出了数学学习方法的引领,为学生总结概括直线、射线的特征在方法上的迁移做了有益的渗透,较好的体现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经验培养的课程理念,可见教师的独具匠心。
二、引领探究,发现特征
1、探究直线的特征
师:继续观察大屏幕,(出示一条直线,它的两端闪烁并慢慢向两边延长)大家看到了什么?用语言叙述出来。
生:一条直直的的线,它没有端点。两端在向两边延长。
师:是的,这条线它没有端点,两端一直在向两边延长。我们继续观察,它超出了屏幕,(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它的两端来到教室的墙壁,它不转弯穿墙而过,直直前行,走向操场,穿过大街,驶出阳泉,冲出山西,它的脚步还没有停止,它要奔向太空,进入茫茫宇宙,在浩瀚的宇宙中一路直行,永不止步。(请同学们睁开眼睛)说说你对这条线的感受。
生1:这条线好长啊!
生2:这条线不转弯,一直在直直往前走。
生3:它的两端在向两边不断的延长。
评析:让学生观察直线两端延伸的动态画面,并闭眼想象直线在不同情境中的延长样子,感受直线的长度,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师:像这样的线,数学上把它叫做直线。线段有自己的特点,那么直线也有自己的特点,你能根据寻找线段的特征的经验,来总结出直线的特征吗?,自己先思考思考,然后小组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能最先总结出直线的特征,并能叙述的既条理又完整。
生:(思考、交流、叙述直线的特征):没有端点,线是直的,长度不可以测量出来,(让其它小组充分表达,相互补充)
师:板书:线(直)端点(0)长度(测不出)
师:评价:同学很善于借鉴学习线段的经验,从端点的个数,线的曲直,以及长度上三个方面来总结直线的特征。看来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对于我们今后的数学学习大有好处。
评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在开放的空间里积极思考,用心去总结,为学生经验的应用和方法的迁移提供了时空。教师相信学生有能力概括出直线的特征,学生自然会回报教师一个个的精彩。这节课学生的能量的到了释放,让听课者好好地体验了一下。教师再次强调特征总结的方法,体现了教师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强烈意识。
2、直线的画法
师:我们会在本上画出一条线段,能在本上画出一条直线吗?
生:不能画,因为本太小了,画不下
师:是,直线是无限长的,别说在本上,就是在宇宙这个宽阔的平面上都不能把它画完整。但是我们还想在本子上用一种图形表示出直线,你有办法吗?自己想办法在本上画图表示你画出的是一条直线,而不是线段。
生:(动手画直线)
师:多数同学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直线,我们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只能画出它的一部分。
生2:画一条直直的线,然后在下面写上直线二字。
生3:画一条直直的线,两端别画出端点。
师:(根据学生展示的画法,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好,讲讲理由。
生:第3种方法好,理由:比方法2简便,不用写字也知道画的是直线而不是线段。
师:那画直线和画线段的区别在哪里?
生:直线不画出端点,画线段要画出两个端点。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的努力想出了用图形表示直线的方法。在本上画直线时,用直尺画一条直直的线。它可长可短,只要这条线上没画出端点,这条线表示的就是直线。(师:板书:画直线)
评析:让学生想办法画图形表示直线,为学生提供了创造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诱发了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与线段的联系比较,从而关注到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迁移找到表示方法,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迁移类推等能力。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找找哪条线表示的是直线,哪条线表示的是线段,哪条线既不是直线也不是线段。(出示课件:不同方位的线。有直线、线段、曲线、射线等。)
生:(先汇报结论,再讲判断的根据)
师:(针对生成,及时评价)
评析:及时性的针对联练习,既巩固了所学新知,又为下一步教学埋下了伏笔,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过度自然巧妙。
3、探究射线的特征
生:师:我们根据线段和直线的特征,找准了图中的直线和线段,(指射线)这样的线又表示的是一种怎样的线呢?我们继续探究。像这样的线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见到(课件出示:太阳发出的光线,手电发出的光线等并从图片中抽象出射线)你知道数学上把这样的线叫做什么?
生:射线。
评析:把射线与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联系起来,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释数学现象的应用意识。
师:对,就叫射线,多形象的名称呀!那射线又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自己来发现并总结。
(1)看着射线的图形,想象射线的长度?
(2)射线有什么特征,你能总结概括出来吗?
(3)在本上画一条射线。
(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小组汇报)
师: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
生:射线很长,它的一端无限延长,不会停止。
生:射线很直,它有一个端点,它的长度不可测量。
师:板书:线(直),端点(1),长度(测不出)
生:先画一个端点,然后从端点开始画直直的线,另一端不画端点。
师:板书:(画一条射线)
师:你们的表现太精彩了,居然把射线的特征和画法总结的如此完整。真是学习数学的好材料。
评析:教学组织十分开放,把特征总结和画图形表示线段的任务彻底交给学生完成,学生通过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总结概括,数学表达等活动,多方面的数学素养得到了培养。
4、三线的联系与区别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三种线,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当然也有区别。请大家用自己的慧眼和智慧的大脑继续去发现。(出示课件:线段、直线、射线联系与区别表格)在表格中填出你们的发现。
生;(自主活动,完成表格)
师:(组织交流,应对生成,及时评价)
师:总结:我们通过观察、想象、反思、总结概括出了直线、射线的特征和直线、射线的画法。(指板书)我们就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评析:此环节教学沟通了三线的联系,学生通过找三线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四能)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判断
一条射线长100米。…………………………………………(
一条直线长100米。…………………………………………(
一条线段长100米。…………………………………………(
黑板的边可以看成一条射线。……………………………...(
从阳泉火车站到太原火车站连一条直直的线,这条线是直线。(
2、操作
(1)从一点出发,画射线,边画边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2)经过一画直线,你发现了什么?
(3)经过两点画直线,你又发现了什么?
3、小游戏,猜猜我是谁?
(1)它有3厘米长
(2)它有无限长并只有一个端点。
(3)它的长度是无限长,不可以测量。
4、数学谜语:猜一种线
有始有终
无始无终
有始无终
评析:练习设计层次分明,不同的题目训练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侧重基础知识训练,有的突出操作能力培养,有的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反思总结意识,有的将知识游戏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有的关注了学科的相互渗透与整合。通过练习,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总结全课
师:一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在学习中同学们各有收获,说说你们的收获吧!
生:(谈收获)
师:在学习中,我们只要用心倾听,积极思考,善于交流,勤于总结,就会收获多多。下课。
评析:简要的总结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目标落实的关注,这里既有基础知识方面的,又有情感态度和过程方法方面的,可见教师心中装的是三维目标,而不是单纯的完成知识教学。因此,细品此课,耐人寻味。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