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小学数学中的抽象与推理
(2020-02-08 09:50:24)
标签:
转载 |
小学数学中的抽象与推理
东北师范大学
一、数学的基本思想
1、
过去的教育理念:以知识为本
教学大纲
关心问题是:应当教哪些内容;应当教到什么程度
考核内容是:规定的内容是否教了;学生的掌握是否达到要求
教学目标是:基础知识(概念记忆与命题理解)扎实(记忆)
基本技能(证明技能与运算技能)熟练(训练)
教学形式是:课堂、教材、教师(凯洛夫的三中心论)
现代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刚要)
课程标准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人的成功依赖:知识技能、把握机遇、思维方法
不仅要记住一些数学的知识、掌握一些数学的技能
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素质教育):让学生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
积累基本活动经验:会想问题、会做事情
课程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研究对象:数量、图形
研究内容:数量关系、图形关系
数学的基本思想:数学的产生与发展必须依赖的思想
学习过数学与没有学习数学的思维差异
抽象、推理、模型
数学教学的责任:会抽象、会推理
通过抽象:现实——数学
把研究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形成概念
从现实世界到数学内部,数学具有一般性
通过推理:数学——数学
从假设前提出发,通过推理得到数学的结果
数学内容部的发展,数学具有逻辑性
通过模型:数学——现实
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
从数学内部到先生生活中的例子
二、小学数学中的抽象
数学思想:抽象、推理、模型(不是知识,不靠讲解靠感悟)
教学要点:感悟什么?如何感悟?
抽象有两种方法:对应、定义
数是对数量的抽象,
同时抽象出关系,从数量的多少到数的大小。
对应:三个苹果,三只鸡——□□□——3(去掉物理属性)
定义:一个一个多起来(后继数)
[S1]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
开始用对应的方法,以后用定义方法
对应:负数[S2]
不能用数轴解释、最好不用减法或相反数解释
定义:如何认识10000:比999多1,
数的运算
与数的抽象一样,有两种方法表示加法:对应、定义。
定义:□□□
4=3+1
3+1=4
对应:□□□
□□□
点、线、面的抽象
0维是点、1维是线、2维是面、3维是体。
日常生活看到的集合图形都是三维的,点线面是抽象的。
角的抽象: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称下面的图形为角。角是由两条线段所夹部分组成,这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称这两条线段为角的边,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几何作图(画角平分线)的教育价值:培养想象力
抽象的小结
抽象出数学研究的对象:
把外部世界的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引导数学内部。
概念:日然数、负数、点、线、面、体、角
关系:(代数)数的大小关系,(几何)两点决定一条直线
法则:加法
抽象的东西部存在:现实中没有2,只有2匹马等
三、小学数学中的推理
推理:数学内部的发展依赖的是逻辑推理
数学的结论都是命题
数学命题:可供正确或者错误判断的陈述
可以判断,下面陈述不是数学命题
这个三角形是美的
仅供判断,下面两个陈述都是数学命题
三角形内角和180度
三角形内角和120度
直接推理
逻辑推理
命题的内涵之间存在一条主线
凡人都有死。苏格拉底是人。苏格拉底有死。
非逻辑推理
命题的内涵之间不存在一条主线
苹果是酸的,酸是一种味道,苹果是一种味道。
两种逻辑推理
演绎推理:命题内涵由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
归纳推理:命题内涵有小到大。从特殊到一般。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需要前提:公理或者假设。
“数与代数”演绎推理的前提
命题1等式(不等式)关系具有传递性。
a=b(a>b),b=c(a>b)
a=c
命题2等式(不等式)两边加减相同的量,等式(不等式)不变。
a=b(a>b)
a+c=b+c(a+c>b+c)
a-c=b-c(a+c>b-c)
加上一个比正数比原来的数大。
符号表示:对于任意的数a和正数b,有a+b>a。
因为b为正数,所以
b>0
在上面不等式的两边分别加上a,由命题2得到
a+b>a
结论成立。
利用类似的方法可以证明对称命题;
加上一个负数比原来的数小。
演绎推理只能用来验证知识,不能用来发现知识。
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需要前提:经验或者想象。
经验: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符号。
加法交换律
3+5=8,5+3=8,3+5=5+3
……
发现规律
探究成因(混合运算:先算括号、先乘除后加减)
为什么?举例说明
(3+2)×6=5×6=30
3+2×6=3+12=15
上:一队同学,每排3名女生,2名男生,共6排,问有多少学生。
下:在操场上有3名同学,又来了一队同学,2人一排共6排,问现在操场上有多少同学。
现在同学数=原来同学数+后来同学数
=3+2×6
混合运算讲两个以上的故事。
除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为什么?
有鹅4只,是鸭子的三分之一,问有几只鸭子?
教学目的:4÷1/3=4×3=12
为什么用除法:有鹅4只,是鸭子的2倍,问有几只鸭子?
为什么乘倒数:破题,解释什么是1/3
1只鹅对应3只鸭子,2只鹅对应6只鸭子,3只鹅对应9只鸭子,所以:4只鹅对应12只鸭子。
4÷1/3=?
?×1/3=4
两边同时×3变成了,?×1/3×3=4×3
所以,?×1=4×3
?=12
模型
抽象:把现实世界(数量、图形、关系)引到数学。
推理:数学内部的发展。
模型:从数学回归到现实世界。
模型是沟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
模型讲述的是现实世界的故事。
课标中主要要求两个模型
总量模型(加法模型):总量=部分+部分
部分=总量-部分
路程模型(乘法模型):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