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小学数学中的抽象与推理

(2020-02-08 09:50:24)
标签:

转载

小学数学中的抽象与推理

东北师范大学    史宁中

一、数学的基本思想

1、  课程标准:由双基到四基(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

过去的教育理念:以知识为本

教学大纲

关心问题是:应当教哪些内容;应当教到什么程度

考核内容是:规定的内容是否教了;学生的掌握是否达到要求

教学目标是:基础知识(概念记忆与命题理解)扎实(记忆)

基本技能(证明技能与运算技能)熟练(训练)

教学形式是:课堂、教材、教师(凯洛夫的三中心论)

现代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刚要)

课程标准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人的成功依赖:知识技能、把握机遇、思维方法

不仅要记住一些数学的知识、掌握一些数学的技能

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素质教育):让学生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

积累基本活动经验:会想问题、会做事情

课程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  什么是数学的基本思想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研究对象:数量、图形

研究内容:数量关系、图形关系

数学的基本思想:数学的产生与发展必须依赖的思想

学习过数学与没有学习数学的思维差异

抽象、推理、模型

数学教学的责任:会抽象、会推理

通过抽象:现实——数学

把研究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形成概念

从现实世界到数学内部,数学具有一般性

通过推理:数学——数学

从假设前提出发,通过推理得到数学的结果

数学内容部的发展,数学具有逻辑性

通过模型:数学——现实

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

从数学内部到先生生活中的例子

二、小学数学中的抽象

数学思想:抽象、推理、模型(不是知识,不靠讲解靠感悟)

教学要点:感悟什么?如何感悟?

抽象有两种方法:对应、定义

数是对数量的抽象,

同时抽象出关系,从数量的多少到数的大小。

对应:三个苹果,三只鸡——□□□——3(去掉物理属性)

定义:一个一个多起来(后继数)

[S1] 1=0+1,2=1+1,3=2+1,4=3+1……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

开始用对应的方法,以后用定义方法

对应:负数[S2] 量相等,意义相反

不能用数轴解释、最好不用减法或相反数解释

定义:如何认识10000:比999多1,

数的运算

与数的抽象一样,有两种方法表示加法:对应、定义。

定义:□□□       □     3+1=4?

4=3+1

3+1=4

对应:□□□              □□□□      哪边多

□□□     □       □□□□      哪边多?

点、线、面的抽象

0维是点、1维是线、2维是面、3维是体。

日常生活看到的集合图形都是三维的,点线面是抽象的。

角的抽象: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称下面的图形为角。角是由两条线段所夹部分组成,这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称这两条线段为角的边,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几何作图(画角平分线)的教育价值:培养想象力

抽象的小结

抽象出数学研究的对象:

把外部世界的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引导数学内部。

概念:日然数、负数、点、线、面、体、角

关系:(代数)数的大小关系,(几何)两点决定一条直线

法则:加法        减法、乘法、除法

抽象的东西部存在:现实中没有2,只有2匹马等

三、小学数学中的推理

推理:数学内部的发展依赖的是逻辑推理

数学的结论都是命题

数学命题:可供正确或者错误判断的陈述

可以判断,下面陈述不是数学命题

这个三角形是美的

仅供判断,下面两个陈述都是数学命题

三角形内角和180度

三角形内角和120度

直接推理

逻辑推理

命题的内涵之间存在一条主线

凡人都有死。苏格拉底是人。苏格拉底有死。

非逻辑推理

命题的内涵之间不存在一条主线

苹果是酸的,酸是一种味道,苹果是一种味道。

两种逻辑推理

演绎推理:命题内涵由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

归纳推理:命题内涵有小到大。从特殊到一般。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需要前提:公理或者假设。

“数与代数”演绎推理的前提

命题1等式(不等式)关系具有传递性。

a=b(a>b),b=c(a>b)

a=c

命题2等式(不等式)两边加减相同的量,等式(不等式)不变。

a=b(a>b)

a+c=b+c(a+c>b+c)

a-c=b-c(a+c>b-c)

加上一个比正数比原来的数大。

符号表示:对于任意的数a和正数b,有a+b>a。

因为b为正数,所以

b>0

在上面不等式的两边分别加上a,由命题2得到

a+b>a

结论成立。

利用类似的方法可以证明对称命题;

加上一个负数比原来的数小。

演绎推理只能用来验证知识,不能用来发现知识。

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需要前提:经验或者想象。

经验: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符号。

加法交换律

3+5=8,5+3=8,3+5=5+3

……

发现规律

探究成因(混合运算:先算括号、先乘除后加减)

为什么?举例说明

(3+2)×6=5×6=30

3+2×6=3+12=15

上:一队同学,每排3名女生,2名男生,共6排,问有多少学生。

下:在操场上有3名同学,又来了一队同学,2人一排共6排,问现在操场上有多少同学。

现在同学数=原来同学数+后来同学数

=3+2×6

混合运算讲两个以上的故事。

除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为什么?

有鹅4只,是鸭子的三分之一,问有几只鸭子?

教学目的:4÷1/3=4×3=12

为什么用除法:有鹅4只,是鸭子的2倍,问有几只鸭子?

 

为什么乘倒数:破题,解释什么是1/3

1只鹅对应3只鸭子,2只鹅对应6只鸭子,3只鹅对应9只鸭子,所以:4只鹅对应12只鸭子。

4÷1/3=?

?×1/3=4

两边同时×3变成了,?×1/3×3=4×3

所以,?×1=4×3

?=12

模型

抽象:把现实世界(数量、图形、关系)引到数学。

推理:数学内部的发展。

模型:从数学回归到现实世界。

模型是沟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

模型讲述的是现实世界的故事。

课标中主要要求两个模型

总量模型(加法模型):总量=部分+部分

部分=总量-部分

路程模型(乘法模型):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S1]三年级之前讲对应的方法,用图形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抽象,四五年级开始讲对应的方法,讲解万的知识,十个1000是万,为什么呢,西方人说是十千,都是人为规定。

 [S2]最早在九章算术里提到的,汉朝有人做买卖,卖牛的钱收入24,卖羊收入25,买猪收入39,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