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渗透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各个过程中搭好“脚手架”。首先教师要选好有结构的学习材料,贯通学习材料与数学思想的联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材料的“深加工”中,逐步提炼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其次要精心设计渗透方法。渗透方法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发展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巧妙地从学生熟悉的具体实物图形过渡到线段图或者其它几何图形,从而使抽象过程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总之,方法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过程要简洁明了。再次要适时地引领、提升。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发挥引领的作用。通过教师启发、点拨和小结,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凸现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脉络,让学生领悟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精髓。
1、在“数形结合”中发展数感
数字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极其抽象的,如果没有具体形象的感性材料做支撑,数字(1、2、3……)对小学生而言只是一个符号而已,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在教学生认数时,教师要呈现大量的具体实物,如教学数字3,教师就要对应呈现3个苹果,3张卡片,3根小棒等等物体。那么这一个个的数字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在教学中又需要教师借助下面的数尺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来理解。但是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数字都不是精确记录得来的,而是粗略地估计出来的,这便于人们的记忆与使用。
2、在“数形结合”中理解算理
小学数学内容中,有相当部分的内容是计算问题,计算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但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忽视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尤其在课改之后,老师们注重了算法多样化,在计算方法的研究上下了很大功夫,却更加忽视了算理的理解。我们应该意识到,算理就是计算方法的道理,学生不明白道理又怎么能更好的掌握计算方法呢?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的策略也是不同的,我认为数形结合就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3、在“数形结合”中拓展空间观念
三角形这一概念对学生而言是十分抽象的,学生从字面上只能知道它可能有3个角,至于三角形的其他特征与性质,如果没有直观图形的辅助,学生是很难把握的,尤其是对三角形边的特征的探索这一课时而言,即使在新授部分教学时,教师通过运用直观的教具,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表象,但是理解的却不深刻。如果教师能在学生初步建构了三角形的概念之后,精心设计一些反面的变式联系,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认知冲突中深化对三角形的认识,头脑中能呈现清晰的表象,从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