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要求,要构建生命的课堂、有活力的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我认为,教师上课一定要有激情。
正如美国评选优秀教师标准中所言:激情,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也是衡量教师教学魅力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充满激情的课堂,犹如洒满七彩阳光的绿地,绚丽灿烂;充满激情的课堂,正如涓涓的流水,沁人心脾。身处激情的课堂,学生的热情才能调动起来,激发出来,丰富起来,心灵才会有更多的体验,注意力才会更集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听课、思考、体验。
那么,教师上课怎样才能做到有激情呢?
首先,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执著追求与热爱,这是产生教学激情的源泉和动力。对教师职业的态度决定了教师教学行为和结果,有职业的追求,就可能当一个好老师,想要教好的老师们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另外,热爱本职工作还表现在热爱学生上,教学中,倾注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包括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爱好,观察学生一举一动的反映,心甘情愿地倾听学生的心声等,于是教师成为学生喜欢的朋友、伙伴,这种情感表现在教学上,就会使我们的老师怀着极大的热情,去讲解、去示范、去分析、去引导。最平凡的人,只要具有热情,比最善辩而没有热情的人更具说服力。
其次,教师要有丰厚的功底,这是教师产生激情的前提和条件。教师要有激情,首先表现在自信上,对自己的能力、实力充满信心,表现在外部,就会有激情。自信的前提离不开博识,没有博识也就没有智慧,没有智慧也就很难有激情。“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激情满怀、洒脱自如地搞好教学,教师必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猎取新知识,包括学生们熟悉的网络语言等。为此,我们的老师要做到勤读书、勤看报、勤记录、勤思考、永保“知识的活水”,这是保持教学激情的根本所在。
再次,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境。教室是老师最神圣的舞台。一进入课堂,教师就要忘却生活中的烦恼,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进入教学内容的情境或角色。至少要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情绪饱满。若能加上丰富的肢体语言,妙语边珠,引人入胜,全方位的调动听课者的注意,吸引他们的兴趣,使其得到一种视听享受,那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