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心得体会
(2013-05-07 20:48:10)
标签:
教育 |
分类: 计划心得 |
哈尔滨市淮河小学校
今天,做为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我有幸参加了在大同小学举办的“十商” 课程研讨活动,听到了大同小学刘波老师《折线统计图》和于琳琳老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两课,并聆听了陈锁明院长的精彩点评,使我受益匪浅。
一、奠基理念
基础教育是奠基性的教育,是孩子成功的基石。小学教育的基础是什么?是知识、是能力、是德性、是品质、是健康、是习惯,概括以言之就是修习涵养即素养。正如顾明远老师所说,基础教育应夯实三个基础:夯实做人的基础,夯实走向社会的基础,夯实学习力的基础。在《折线统计图》一课中,刘老师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并和学生们一起交流总结概括出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整节课中,学生有猜想、有推理、有验证、有总结,学生的数学思维在一次次交流碰撞中提高,升华,真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于老师的语文课中,体现得更加明显。从课堂中可以看出于老师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有很扎实的功底,因此课堂的调控、引导能力特别强,学生对生字难词理解时,于老师能采用对比、联想、把词语放在句子中,联系上下文等不同方式进行处理,学生们理解得充分透彻,为后面的理解课文扫清了障碍。
二、生活理念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可见,教育必须与生活相结合,生活是教育的灵魂与生命。的确,生活决定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的意义在于改造生活,教育要为人的生存、生活服务,教育应和现实社会相连接,故教育要脚踏实地,为人的真实而幸福的生活服务。无论数学还是语文课,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也必将为生活服务的。因此在课堂中,老师都注意了将所教知识紧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刘老师在导入新课时就将学生感兴趣的极地馆参观人数统计表展现给大家,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后面的研究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接着又安排了让学生把搜集来的统计图展示给大家,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知道了知识的实用性。于老师在理解课文时,不时把文中人物与学生自身相联系,移情移景切身感受文中人物的思想变化,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想感情。
三、终身理念
人的发展可以分为若干阶段,但我们不能只为眼下这一阶段服务而不顾其他阶段。在关注人发展的关键期的同时又要注重个体发展的连续性,树立人的终身发展理念,树立人的系统可持续发展理念,让每一阶段都为人下一阶段的成长加油、给力,让生命体具备终生发展的力量。两位老师在这节课中,授之的不只是“鱼”,更是“渔”,激发的是“欲”。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再到想继续学,一直延伸到课下,延伸到未来。教育需要仰望星空,教育需要关注未来。
听完两节课以及陈院长的点评,我知道我的日常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我立足的教学理念还不够全面,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不断地汲取新鲜的教学理念,充实自己,使我的课堂更具有活力,我的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