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大公约数》教学设计

(2013-01-18 21:44:35)
标签:

杂谈

分类: 课堂实录

 《最大公约数》教学设计       泰山小学高崇辉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最大公约数》一节。

      教学目的:

      1、理解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的意义。

      2、能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3、培养学生互助互让,团结进取的精神。

      4、激发学生关心班级,热爱班级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上课开始,我让同学们看一看老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同学们看到礼物后非常高兴,这时我告诉同学们这些奖品只能奖给这节课表现出色的同学,你们想得到吗?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的奖励原则。

      多媒体演示:“猜一猜”     

      老师准备了29支铅笔和38本练习本平均奖给几个课堂表现出色的同学?老师这儿要剩下2只铅笔和2只练习本,你知道这节课最多有几个同学得奖吗?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现实猜到不同答案。我没急于告诉他们正确答案,而是说学了本节课知识后,同学们就能得到正确答案了。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最大公约数。

      板书课题:最大公约数。

      (这一部分设计的意图是:由学生获得奖品这一情境导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注意力,并且密切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望文析义——猜想

      师:看到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1:……

      2:……

      同学们望文析义,会说出不同的理解内容。

      同学们说的是对是错呢?我们现在就开始研究。

      (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是由学生提出问题,明确自主探究的学习目标,既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一、         生生互动,引发思维;

      1、多媒体演示:8124411四个数,分组写出各数的约数。

      2、组合。

      师:把这些数两两组合,有几种不同的分组方法?

      学生回答后,我让学生补充说明组合方法。

      师:你们说的对吗?看屏幕。

      多媒体演示:“哇”812   844  811  1244        12和和44

      看到多媒体演示;同学们也会随之“哇“的呼出声来。

      (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主要是根据新课标要求,要将不同课时内容有机的组合在一起。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我针对这一要求,就将组合的原理引入课堂,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与条理性。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3、下面我们以812为例,研究什么是最大公约数,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交流。

      多媒体出示思考问题:812各有哪些约数?它们公有的约数有哪几个?其中最大的约数是几?

      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探究实践的三个步骤。在学生回答的同时,多媒体随机显示:

      1、分别列出812的约数。

      2、找出812公有的约数。

      3、找出812的最大公约数。

      (这一部分设计意图是用多媒体演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并用不同色调,不同声音,不同形式显示出来,使学生体会到一种“美”的享受。引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先独立思考,养成学习习惯,并清楚明确了自己的知识水平,然后再小组交流,让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完善,共同发展,也在发展个人见解的同时,使学生张扬个性,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在学习过程中传递着爱心,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4、用集合的形式,多媒体演示812的最大公约数的求解过程。

      5、分小组合作,找出第(2)——(6)组任意组两个数的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

      多媒体出示表格。

      6、概括出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概念

      (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是用表格出示便于观察,利于思考,使抽象思维变为具体,小组自选内容再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这不但体现了新课标的思想,更主要是创设了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老师在课堂上真正作为了引导者,推动者和思考者,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中学习知识。感受体验到了学数学的乐趣。)

      7、概括互质数的概念。

      师: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每组中的公约数,根据公约数个数的多少,以上各组可以分为几类。

      A:……

      B:……

      C:……

      师:老师发现几种分类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把公约数只有一个的作为一类,观察公约数只有一个的几组,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出:它们的公约数都是1

      师: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师: 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胸前的学号,同桌间判断两个学号是不是互质数?

      学生判断之后,师问学生:“你们知道老师的号码吗?“

      有的学生大胆说出:“老师是46号,因为我们班有45名学生,我们是一个集体,你的号码一定是46号。”

      我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胸前也戴上了号码。接着让学生判断老师的号码与你们的号码是互质数吗?

      (这一部分仍然是让学生观察得到互质数的概念,明确互质数的特征。同时以学号的形式进行练习,既巩固了这部分知识,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思想品德教育,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身边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8、探求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师:刚才大家知道什么是最大公约数,你们还想知道其它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吗?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学这部分知识,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后进行板演汇报。

      (这一部分运用自学合作的教学手段,意在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自学、合作进行研讨与探究,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外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都有了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我的机会,连平时不善于表现的同学,也能体验到成功,感受到“我能行”。)

      三、层层深入,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一、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1220     1612

              4254     3045

      

      二、判断:

      1、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

      2、如果两个数互质,它们没有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

      3、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4、两个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

      5、最小的合数和最小的质数这两个数不是互质数。

      

      三、填空

      1A=2×3×5B=2×3×7AB的最大公约数是(       )。

      2、两个数为互质数,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      )。

      3、所有自然数的公约数是(        )。

      41aa为大于1的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是(       )。

      5、甲数=2×5×a乙数=2×3×a,甲数与乙数的最大公约数是22,则a等于(         )。

      四、回到前面“猜一猜”多媒体出示“I SEE!”

      “老师准备了29支油笔和38本笔记本,平均奖给几个课堂表现出色的同学,结果油笔多了2支,笔记本多了2本,你知道这节课最多有几个同学得到奖品吗?”

      学生解答完这道题以后,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求最大公约数的问题。

      五、打电话:多媒体出示“你记住了吗?”

      1、既是5的倍数又是5的约数。

      2714的最大公约数。

      3、既有约数2又能被3整除的一个最小合数。

      4、最小的合数。

      5、只有3个约数的奇数。

      6、最小的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数。

      7318的最大公约数。

      8、两个连续自然数的约数的7倍。

      (这一部分通过富有情趣多式多样的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从实际出发,根据要解决问题的条件,做全面分析,周密思考,提高了学生全面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并在打电话的练习中增进了师生感情,解决了实际问题。)

      三、情感体验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开心吗?你们有什么收获?老师也非常高兴,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观察、多思考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这一部分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激励评价,使学生体验到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动脑思考的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