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马》教学设计
(2013-12-17 12:34:10)
作者姓名 |
冯欣娟 |
学校 |
临朐杨善初中 |
|||
学科 |
语文 |
年级/班级 |
初一.三班 |
|||
教材版本 |
人教版 |
课时名称 |
<<塞翁失马>.第三次教学设计 |
|||
上课时间 |
2013.11.11 |
学生人数 |
50 |
|||
单元背景 |
单元学习概述
|
|||||
课时设计说明 |
|
|||||
学情分析 |
经过全面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熟悉初中语文的学习方式和要求。因此,对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放心地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教师只作引导点拨即可。 此阶段学生对寓言这种文体知识接触不多,在教学时要重点强调。教师要多联系实际生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多以讨论或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
|||||
学习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 2. 3. 过程与方法 1. 2.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2. 3. |
|||||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
重点: (一)翻译课文并掌握寓言的大意。 (三)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四)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得与失、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 难点: 解决措施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 2.采取多样的形式,理解原文(如:探究式、自主学习式、合作交流式等)。 |
|||||
教学过程(可续行) |
||||||
学习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教学评价及技术应用 |
|||
设置话题、导入新课 |
生纷纷举手回答 |
同学们,我们在小时候就看过动画片《狐假虎威>>,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视频。 |
运用多媒体及音配画,一起学生兴趣 |
|||
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文学常识。 |
{指生读,让生订正,师引导归纳 |
课前让同学们预习了生字词,现在我考考大家,下面的字词谁会读。(出示投影){指生读,让生订正,师引导归纳} .好,这说明同学们预习得非常认真。如果把这些字放在课文中,你们是否还会读呢? 这则寓言出自哪本书,他的编者是谁? |
巩固预习知识,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多媒体,投影出示 |
|||
自主学习 |
生小组交流,讨论,,写出自己的难以理解和有争议的字词 |
同学们,现在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找出其中自己不能理解的字词和同学交流,共同解决。师在生交流时,巡视教室,以掌握学生预习情况,并加以个别辅导。 |
让学生展开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
|||
合作探究 |
生小组交流讨论 |
归纳这则寓言的寓意: 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达得简洁准确)。 |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深刻理解寓言寓意。) |
|||
(精讲点拨) |
生小组交流讨论 |
《塞翁失马》用来说明老子哪两句话的,阐述了——的对立统一关系 |
学以致用 |
|||
拓展延伸 |
生小组交流讨论 |
1.你认为塞翁“善术”是本文故事情节变化的根本原因吗?塞翁的真正高明之处在哪里? 读了这篇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你有什么感悟吗? 好事能变成坏事吗?举例证明。 .自编寓言:嘴和眼的对话,树1斧子 |
教师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体验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课文,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 |
|||
课堂总结 |
生回顾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通过讨论明确了寓言的基本寓意:好事和坏事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教师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体验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课文,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 |
巩固所学知识 |
|||
布置作业 |
学生认真记 |
选作题:课下搜集与课文寓意相同的寓言 必作题: 复述课文大体意思 |
多媒体出示,清楚明了.让学生拓展提升所学知识 |
|||
|
|
|
|
|||
课后反思 |
优点: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大家都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入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对全面考查学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缺点:原本想让学生将故事情节作适当的改变,看看寓意有什么不同,由于时间有限,没能做成。 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推广普通话 |
|||||
点评 |
这是在第二次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修改的,基本上能圆满完成目标. 小组建议:1、导入不错。 2、注意字词的读音。 3、环节安排合理,在时间的把握上要更精确一点。 4、朗读课文后要加入学生复述课文内容环节,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5、教案设计完整,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注意文本的把握。 6、课堂授课中缺少质疑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不利于学生加深理解,进一步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