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珠鸟 阅读理解与思维拓展训练

(2016-01-29 09:49:55)

珍珠鸟 冯骥才

①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把它们养在一个竹条编的笼子里。笼子里有一团干草,那是小鸟又舒适又温暖的巢。

②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③我把笼子挂在窗前。那儿有一盆茂盛的法国吊兰。我让吊兰的长满绿叶的藤蔓覆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④阳光射进窗来,把吊兰的一串串小叶照得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⑤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⑥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藤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叫声。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更小哟,雏儿!正是它们的雏儿!

⑦它小,这个小家伙能轻易地由笼子里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⑧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又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子里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⑨我不管它。就是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⑩渐渐地,它胆子大了,有时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低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摸一摸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暗下来,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吓跑它。过了一会儿,扭头看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上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皮盖住眼睛,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写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阅读理解与思维拓展训练】设计教师 林广岩

1、本文开头部分写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有哪些用意?

 

 

2、第六段中的加点的黑体字表现了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3、写出它胆子大了以后,淘气地陪伴我的文字。(写出三处)

 

 

 

4、文中小鸟对大鸟两次呼唤的反应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5、第自然段,犹如一幅画,请用一个词为这幅加个标题,点出这幅的含义。

                    

6、本文的感情线索是                                                 

7、先结合本文内容,再联系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谈谈信赖产生的基础是什么。(150字左右)

 

 

 

 

 

 

 

 

 

 

 

 

 

 

 

 

 

 

 

 

 

 

 

 

 

 

 

 

 

 

 

 

 

 

 

 

 

 

 

 

 

 

 

 

 

 

 

 

 

 

 

 

 

 

 

 

 

 

 

 

 

 

 

 

 

 

 

 

 

 

 

 

 

 

 

 

 

 

 

 

 

 

 

 

 

 

 

 

 

 

 

 

 

 

 

 

 

 

 

 

 

 

 

 

 

 

 

 

 

 

 

 

 

 

 

 

 

 

 

 

 

 

 

 

 

 

 

 

 

 

 

 

 

 

 

 

 

 

 

 

 

 

 

 

 

 

 

 

 

 

 

 

 

8.作者在对小鸟神态、动作的描写之中融入了自己的喜爱之情。请你从文章中选择一两个例子,加以分析。

 

9. 文章最后一段“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0. “信赖指什么?创造的美好的境界是什么? 

 

 

11.请你用“尊重”开头,仿写“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2.文章开篇就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那么,作者是怎样对待它们的呢?结果如何?为什么要强调它们怕人呢?

 

 

 

13. 作者在文中主要刻画的是哪一只珍珠鸟?那么,篇首为什么又写它的父母?作者抓住哪些特点来写小珍珠鸟的?

 

 

 

14.读《珍珠鸟》,不由想起了古代一些诗人的诗篇:陆游的初见梁间牖户新,衔泥已复哺雏频。只愁去远归来晚,不怕飞低打着人(《咏燕》),杜甫的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两相猜。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三绝句》),秦韬玉的不知大厦许栖无?频已衔泥到座隅。曾与佳人并头语,几回抛却绣工夫(《燕子》)。你觉得哪一首诗所描绘的人鸟相亲的场景与本文最为相似呢?请简要分析。

 

 

 

 

 

 

15.选出对文章赏析不正确的两项(  

A、《珍珠鸟》虽是散文,但其盎然诗意并不亚于诗篇。那细腻的笔触、绰约的文姿、委婉的风格、清雅的格调,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诗意,直若一首动人的抒情诗。

B、作者对人鸟相亲的那段描写用了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突出了小雏鸟的无赖、天真,笔触轻盈活脱,这不仅使文章疏密有致、浓淡相宜,而且色彩斑驳,呈现跌宕变幻的  景象,使人读来兴味益浓。

C、珍珠鸟对作者的亲近和友爱正说明作者有着崇高的情感和理想。作者的理想是什么?文章虽然没有明确揭示,但读者是可以从字里行间体会到的。

D、文章短小、精练,但对氛围即境界的描写异常生动,从字里行间渗透这作家博大的爱心。

E、大凡真正的文学家,大都热爱世界,热爱人生,热爱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一草一石,乃至一花一木、一鸟一虫。冯骥才对珍珠鸟的喜爱,与杜甫、陆游等大抵是一脉相通的。

16. 写出本文的主旨句?

 

17.如果把文章分两部分,请写出起止点和每部分的大意。

 

 

 

《珍珠鸟》 参考答案

1.为下文写“我”关爱珍珠鸟作铺垫。先写珍珠鸟怕人,与后文写珍珠鸟亲近人构成对比,突出了本文的中心。

2.很想看见它们,却怕惊动它们;可以看它们时,还怕惊动它们。

3.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4.第一次,大鸟一叫,小鸟就回去了;第二次,大鸟再三呼唤,小鸟才回去。这种变化说明了小鸟逐渐对“我”产生了信赖和留恋。

5.信赖或情意,或:友好/关爱。

6.“我”对小鸟的关爱之情。

7.信赖产生的基础是爱和尊重。文中“我”对珍珠鸟细致入微的关心与爱护,珍珠鸟对“我”由怕到亲近、信赖的过程,表明信赖产生的基础是爱和尊重。

8. 例如,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作者把人的性灵赋予珍珠鸟,使珍珠鸟似乎也有了人的神情和心理,几个动作挨近”“”“俯下”“”“”“瞧瞧”“跑到”“”“蹦来蹦去等,活画出一个顽皮的孩子形象。作者心中充满温柔的爱意,用诗意的语言状写了人与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再如,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文中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小鸟在肩上睡觉时的情态,银灰色的眼睑、红颜色的小脚、毛茸茸的身体,一个自然界的尤物,竟会安然地睡在人的肩头,完全不在乎外界的风吹草动,似乎人的身边就是它安全又温暖的归宿。可见,人和鸟之间的信赖达到了何种程度。

9.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点明了本文作者的创作意图。

10.信赖,指“小家伙”和“我”的亲近、信任、依恋。美好的境界,指人与动物间互相依恋的情意,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时的创作灵感。
11.
尊重,往往架构起沟通的桥梁;尊重,往往营造出温馨的气氛;尊重,往往创造出和谐的生活;尊重,往往谱写出优美的乐章…… 

12.开篇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于是竹笼高悬,吊兰遮掩,添水加食都不敢睁大眼睛惊动它们,结果,小鸟就由怕人渐渐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简直与人融为一体。这样写,使文章情节显得波澜起伏。

13.小珍珠鸟;写它的父母不过起铺垫作用。这小雏的无赖、天真远胜过它的父母,它对作者的亲近与信赖才是作者最可宝贵的;大胆、活泼、亲近人。

14.答案不拘,对任一首诗的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①陆游笔下的燕儿衔泥筑巢,哺雏频频,只愁晚归,不怕低飞,对家园的喜爱,对巢穴的依恋,显然同主人的善意与友爱不无关系。末句描写的场景与本文中小珍珠鸟陪伴作者写作、落在作者肩头睡觉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诗人杜甫与鸬鹚初次相遇,便很快取得谅解与信任,进而成为须臾不离的朋友。与鸟儿建立起的深厚情谊,可跟本文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默契相媲美。

③秦韬玉笔下的燕子并没有征得主人的同意便衔泥筑巢了,因为它清楚地记得,昔年它与佳人在此并头相偎,软语呢喃,多少回惹得她目注神移,抛却绣工,燕与人灵犀相通,宛若融为一体。本文作者对小珍珠鸟的体贴与关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15.BCB项,没有运用夸张的手法;C项,卒章显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就是作者的理想。)

16.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7.第一部分(15)写“我”为珍珠鸟布置了一个舒适又温暖的巢。第二部分(616)写珍珠雏鸟与“我”由疏远到亲近的感情交流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