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九日为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易经》曾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远在战国时期,屈原在《远游》中就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汉代时重阳节已成固定的节日,以后一直流传至今。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此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又成为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下面我就来介绍一种“登高”习俗。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九九重阳,因无数文人墨客的瑰丽诗句而让我们感受到了无穷的魅力。那么重阳节又有什么特征呢?
特征之一:登高能赋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特征之二:吃重阳糕
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
特征之三:观赏菊花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特征之四:孝敬父母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母亲的怀抱和父亲的臂膀,是永久依傍的港湾!羊知跪乳之恩,牛念舐犊之情。有爱心懂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一个晚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孝敬父母实际就是孝敬自己,人都会老的。鲜花致谢阳光,绿叶感怀泥土。孝敬父母及老人,就是尊重与珍惜明天的自己。如果父母已故,那么心中应默默祷念,祝他们阴间平安无事。
特征之五:民族习俗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意味着祝福老人生命长久,健康长寿。在久久重阳节这一天,回忆一下,我们有哪些记忆难忘,有哪些关心老人的具体行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抓紧时间,多陪陪家中的老人,陪他们多聊聊,哪怕多一个电话,以后都会少一个遗憾……
重阳节只是一个节日,但是它的存在的意义,就是提醒我们回家看看爸妈,多多关心爸妈。从传统习俗来看,重阳节前后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等民间风俗,但是很显然,如果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只有老年人自己参与其中,必将变得索然无味。而如果有了年轻人的参与,尤其是由年轻人陪伴自己的父母、长辈来一起参与这些活动,才是老人们最希望看到的。因为对于老年人来说,不管是登高还是赏菊,也不管是饮菊花酒还是吃重阳糕,都不是最重要的,这在平时也一样可以进行,但是能够得到子女的陪伴,一家人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临近老人节。不禁让自己想到:假如我的双亲还健在的话,我将怎样给他们过节呢?想到这里,泪如泉涌。如今,父亲离开我们已13年,母亲离开我已整整16年了。回忆起父亲及母亲的养育之恩,心潮滚滚,思绪万千,心中泪水涟涟,眼睛中泪如泉涌也无济于事,也只能默默地为他们祈祷:上帝保佑,祝他们在天堂里快乐安康!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我们也到老的时候,老吾老及人之老,善待社会上每一个老年人,应该感谢有这样一个老人节,让我们有时间和机会感受亲情,感受生活的温馨。关爱老人,善待老人,是一种传统的美德,也是一种幸福的拥有,让孝心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让白发苍苍的生命,在这充满菊香的秋天开心,满足,快乐。愿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更有希望。
人总会老的,这是自然发展的规律。但是,人老了并不是没了用处。古诗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人的知识、经验、威望等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在我们国家里,有一大批年高德劭的老人,他们年老志不衰,老有所为,余热生辉,继续谱写人生的新篇章。
敬老已不能仅仅停留在让老人吃得饱、穿得好这一低层次的物质标准上,还要注重精神上的关爱。做子女的,不能因为太忙而挤占陪伴老人的时间,应该到老人那儿多走走、多看看、多聊聊,给予老人更多的亲情、温暖、体贴,使老人排解郁闷、愉悦心情,即使不能回家看望老人,打个电话,写封信,给老人说点关爱体贴的话,总是可以做到的。应该说,做父母的,大都是通情达理的,对儿女们并没有过分的要求,往往只是得到儿女们一张笑脸,一句问候,就心满意足了。
不管是给家里老人买礼物,一家人陪老人好好过一个重阳节,都是值得肯定的,至少说明我们心里装着家庭,说明我们愿意承担照顾与呵护家庭的责任。但正如一些网友所说,子女在重阳节给父母准备礼物、筹备寿宴当然很好,但更加重要的是能够对子女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那就是不要忘记了陪伴自己的父母,比礼物更加重要的是陪伴,或者说最好的礼物就是陪伴。
想想自己已退休,岁月如梭,不堪回首。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些话对年轻人来讲,感受并不深。只有回首人生时,才能对这些古人的教诲感慨万端。如今的我就像西下的夕阳,撒尽光热,平安着陆。到了这个时候,人生的一切功名利禄、荣誉纷争也如过眼烟云,留下只是悠扬的回味、枉然的叹息。如今也步入老人们的行列,戎马生涯十六载,转业从税二十六年的我,真是弹指一挥间啊!
是啊,秋天的收获是对春天播种的感恩,落叶不肯离去是对树根的感恩,从自己身上感悟到珍爱的真谛。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提高,子女只要在精神上给父母慰藉就可以了。关爱老人,善待老人,是一种传统的美德,也是一种幸福的拥有,让孝心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让白发苍苍的生命,在这充满菊香的秋天开心,满足,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