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保定古莲花池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元时汝南王张柔(1190—1268)开凿。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张柔移镇保定,画市井,定民居,建城郭。他不仅投入了他的军队,并且驱使他南征时虏掠来的大批南方工艺匠人兴建园苑,引城西北鸡距泉和一亩泉之水,种藕养荷,构筑亭榭楼台,广蓄走兽鱼鸟,名此园为雪香园。元初,大文人元好问游此,为其美丽景色所陶醉,留下了“荷芰如绣,水禽飞鸣上下,君与游人其乐而不能去”的感叹。时居要位的官吏郝经也称赞说:“澄澜荡漾,帘户疏越,鱼泳而鸟翔,虽城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可谓胜地矣。”因池内荷花茂盛,明代改为“古莲花他”。正门匾额“古莲花池”四字,为1921年直隶督军曹锟请北洋军阀政府总统徐世昌题书。 在元代,古莲花池为王侯将相的私人宅第。明万历年间进行大规模扩建,调整建筑布局,改名为水鉴公署,为官府独占,成为达官显贵悠游宴饮之所。清雍正十一年(1733)在其西北建莲池书院,后辟为行宫,乾隆、嘉庆、慈禧等巡幸河北,皆驻跸此处,仅乾隆一人就达6次之多。古园林规模日增,美轮美奂,胜甲畿内。园内有耀锦亭、临漪亭、寒绿轩、藻咏厅等12景,总面积24,000余平方米,池水面积为7,900余平方米,分南北两塘。整个园林近似正方形。园林以池为主体,池又以北塘中央的临漪亭(水心亭)为中心,环池庭院重重,珠玑充盈,飞光溢彩,玲珑幽雅,山、水、楼、台、亭、庑、榭错落有致,相互衬托,在水中倒映成趣,组成了著名的莲池12景。每当荷花盛开,微风拂煦,香气四溢之时,宛如一幅“摇红、涤翠、婉带、霞衣”相映交辉的美妙画图,游人无不为之陶醉明朝后期又进行了一次扩建,到了清朝,兴建了莲池书院。里面有直隶图书馆,是中国历史最久,保存最完好的图书馆。还是皇帝的行宫,有莲池十二景。
很多游客到了这里,都会津津乐道地叙说慈禧和光绪帝西逃的故事: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被吓破了胆,慌忙和光绪等人装扮成老百姓模样,连夜逃走,从北京一直逃到西安。她提前好几个月就通知要经过的州城府县,为其建造行宫。消息传到保定,可把袁世凯忙坏了。由袁世凯推荐,慈禧任命李鸿章代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一上任,为讨慈禧欢心,就到处选调能工巧匠,强拉民夫,搜刮钱粮,不分昼夜白日地强迫工匠赶修行宫。人们对慈禧和李鸿章一伙的行为恨得咬牙切齿,工匠们更是气愤和痛心。为了出气,大伙一合计,就在行宫殿堂的屋脊上雕塑了一个大荷叶,荷叶上托着一个大仙桃,谐音为“连夜脱逃”,意在影射慈禧一伙连夜逃出北京的丑事。当时太监李莲英看出破绽,禀告了慈禧,慈禧大怒,下令杀害了建造这个莲叶托桃的工匠,石雕也被毁掉了。但是,这个故事却一直在百姓中间广泛流传。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被杀害的工匠和让后人记住慈禧的这段可耻历史,便在莲池公园中濯锦亭等一些亭子的攒顶上,重新建造了“莲叶托桃”的石雕。
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一座假山,假山后面的正中心有一座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观音,她面带微笑,雕刻的栩栩如生。
【碑刻长廊】
两排历代书法家和名人志士的碑刻手迹,其中有历代修建莲池碑记,叙述了各朝各代在这里的建设经过。虽然有的字已经不清楚了,但是仍然显得还是那么苍劲有力,还是能让人感受到它的智慧之香沁人心脾。 【直隶图书馆】
【水东楼】
从水东楼再往南,有两塘相通的弧型渠道,环抱着一座奇石林立的假山,山顶有体态空灵的四角小亭,往下可眺望荷叶参差,碧讨滚滚的北塘,故曰“观澜亭”。山下篇留洞,有乾隆皇帝手书即景诗刻石。此洞南的渠道上,有一座三供石桥将主岛与南岸连接起来。主桥供顶端的吸水兽头造型朴拙浑厚,刀法粗犷洗练,是典型元代风格的石雕。三步石桥是历史的见证,是莲花池现存最古老的遗物。步过绿野梯桥,向东可通寒绿轩,轩前仍然修竹成林,园中最高的假山红枣坡耸立在南边。山上红枣丛笼,古树相掩,浓荫蔽日,六幢亭高据山巅,亭三面虚敞,一面成壁,里面陈列着六幢经幢,辽代二幢,金代一幢,元代三幢,是很有观赏价值的佛教文物。
【观澜亭】
在莲花池岸边有许多荷花仙子的雕像,很漂亮~~~
莲花池很大,几乎占了公园的四分之一。
古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声名远播。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水心亭居其中。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莲池实为我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形容她,有"城市蓬莱"、"小西湖"的美誉。 看到这几位锻炼身体的老人让我想起了一首诗:“古柳垂堤风淡淡,新荷漫沼叶田田。白羽频挥闲士坐,乌纱半坠醉翁眠。游梦挥戈能断日,觉来持管莫窥天。堪笑荣华枕中客,对莲余做世外仙”。
莲池收藏着相当可观的经幢碑碣和石造像。它们大多被安置于东碑廊、壁刻长廊和水东楼南侧的木栏中,亦有一些散置于园中假山之上和庭院内、楼堂前,是一份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石碑经历了700多年的物换星移和风吹雨打的磨练之后,还能挺立在这里,令人肃然起敬。
莲池园藏石刻可谓一大景观。仅北塘北侧的碑刻长廊,就长达33米,嵌有三段82方碑刻。这里有一段艺林翰墨佳话。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直隶总督那彦成将珍藏的褚遂良《千字文》、颜真卿《千福碑》、怀素《自叙帖》、米芾《虹县诗》、赵孟頫《蜀山图歌》、董其昌《云隐山房题记》、《书李白诗》等七种真迹和旧帖,镌刻在38方石头上,定名为《莲池书院法帖》,赠送给莲池书院,为莲池碑刻的发端。迄今,游人仍可欣赏这些格调高逸、技法超绝的书法瑰宝的永恒之美。
两位老人坐在那里聊天,其实古莲花池就好似一位老人,时间磨练了她的意志和心灵,也让她变得富有智慧和知识,变得沉着和冷静。
君子长生馆,紧邻北塘西岸,半面建在水上。它典雅洁净,超凡脱俗,好似水中宫厅。正门高悬“君子长生馆”匾额,寓意君子之德,如池中出淤泥而不染、历久繁茂的莲花,与世长存。该馆为歇山五脊庑殿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四周庑廊环抱。隔扇门窗均为步步锦图案,苏式彩绘雕梁画栋,十分精美。正间前面突出有罗锅脊抱厦三间,抱厦之外有平台建于水上。馆南北有配房,一称小方壶,一称小蓬莱,益增其古色古香、优雅清幽之氛围。 花落庭闲,爱光景随时,且作清游寻胜地,
莲香池静,问弦歌何处,更叫思古发幽情。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