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塔寺见闻——摘自“曾湘敏”的博客

标签:
旅游图片收藏文化育儿 |
分类: 旅游休闲 |
![[转载]五塔寺见闻 [转载]五塔寺见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北京第今冬一场雪后,我从张家口崇礼赶回,匆匆忙忙在紫竹院拍了一组图片。那天想着时间还早,决定到白石桥以东长河北岸的五塔寺去看看。
我知道五塔寺,最早还是我在电影学院上学时,从摄影构图课吴印咸的两本教材书上见到的。起先,我还以为吴老拍的就是碧云寺的金刚宝座塔。因为照片的五塔上空,还有鹰在盘旋。后来我才知道,另有一座五塔寺。可见,那时候五塔寺的四周绝不会像现在那么繁华,不然怎会有鹰在盘旋?
如今的五塔寺,已经成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原本想着雪后的塔身上的佛像石刻积着薄薄的雪,造型上定会有特点。谁知,五塔上的雪基本上都融化了。但既来之则安之,还是拍一组图片发上博客,供大家分享吧。
2,五塔寺当年的全貌:南临长河,南北依次排列着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金刚宝座、毗卢殿、后大殿,东西分别列钟豉褛、廊庑配殿等大小二百馀间旁屋。自清朝后期开始,五塔寺逐渐衰落,到民国初年仅剩一塔兀立于一片瓦砾中。
3,五塔寺金刚宝座塔其建筑外形,可分为下层宝座和上层五塔两部分。五塔就建在这宝座顶部的台面上,中央为一大塔,四角各置一小塔。五塔均为密檐式,全部采用青石砌成。
4,五塔中的大塔高约八米,下层为须弥座,其上有十三层密檐,每层密檐下周匝刻有小佛龛及佛像。四角小塔形同大塔,只是高度约低度一米,塔檐十一层,塔刹为石制。图为西北角上的一个小塔。
5,金刚宝座塔下层塔身高七米七,建于高约五十厘米的台基之上。宝座最下层是须弥座,由下而上分为圭脚、下枋、束腰、仰莲、上枋等几个部分。
6,金刚宝座塔的须弥座上的塔身四周,除了佛龛外,还有狮子、象、马、孔雀、金翅鸟王等动物形象的雕刻。
7,五塔寺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寺院荡然无存,只有这座金刚宝座塔幸存下来。图为塔身上的狮子石雕像。
8,由于在历史、艺术、科学上具有的特殊价值,五塔寺金刚宝座塔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为塔身上的大象石雕。
9,金刚宝座塔是印度佛陀伽耶精舍形式的佛塔。图为塔身上的金翅鸟王像。
10,五塔寺金刚宝座塔是佛教艺术的结晶。在宝座塔上密布着佛足迹、佛像、五佛宝座、八宝金刚杵、菩提树、法轮、花瓶、天王、罗汉、梵文、卷草等。
11,这些内容大多属藏传佛教题材,
12,寺观碑刻。北京地区现有大量寺观碑刻,记述了寺庙道观的建制、沿革和各种活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15,这一片展出的是修桥、补路、治河、兴办教育等活动的记事碑,和两通形式特别的寺观碑。其中雍正皇帝御制的《广宁门外石道碑》,堪称碑中巨制。
16,广宁门外石道碑,通高6米有余,原址在丰台区广安门外小井村,碑文是雍正皇帝为广宁门(今广安门)外石铺大道竣工亲笔书写。
17,这些墓碑原立于是海淀正福寺耶稣会士墓地的耶稣会士碑。耶稣会是天主教修会之一。耶稣会士曾于明清时期来华,他们把西方的近代科学传到中国,并将中国文化也带回欧洲。
![[转载]五塔寺见闻 [转载]五塔寺见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