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前马铃薯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2012-11-22 23:57:15)
标签:

马铃薯

马铃薯种植

盛丰薯业

土豆

土豆种植

杂谈

分类: 马铃薯种植技术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制的不断深化,农民可以自己依据市场需求及经济效益的预测,来决定种植计划、管理措施及生产投入等。特别在当前,农村妇女已成为一支支撑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农村男人大部在乡镇企业工作或外出打工、做生意,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全都交给了妇女这个“半边天”,农业生产几乎都由妇女们主宰着,妇女实际已成了农业生产上的“整个天”了。
  但是,由于各地自然地理条件不同,经济基础和生产技术水平不一样,妇女们的文化素质、思想观念以及种植习惯上存在着区别,致使一些农村在农业新技术的学习和落实上也有了好坏之分。在马铃薯种植技术方面,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引以为戒,尽量避免,才能把马铃薯种得更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一)品种选择不当
  种植马铃薯,产品必须有市场,有销路,才能变成钱。如果品种不对路,当然不好出手,或者即使能卖出去,价格也不会很高,单位面积的产值肯定要低于适销对路的品种。有的人没按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马铃薯品种,结果使自己的产品卖不上好价钱,还耽误了下一茬。例如无霜期较长的城市附近,一般都选择在早春播种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如费乌瑞它、早大白、超白、中薯3号和东农303等。这样的品种出苗后50~60天就能收获,可以抢先上市,赶上好行情。同时可以及早安排下一茬,使下一茬又能赶前,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如果选择出苗后100天才能收获的品种,其效果就会大大相反,上市要晚40天,行情肯定会下降,同时把播种下一茬的时间也耽误了。所以说,品种选择得当,收获期、产量和效益才会令人满意。
(二)品种更换不及时
  有的地方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不灵,不知道别的地方还有产量更高、质量更好的品种,一直用着老辈子流传下来的马铃薯品种,还有的墨守陈规,对新品种挑三拣四,总抱着老品种不放,品种得不到更换;有的农户舍不得花钱购买新品种;还有的是乡、村农业的主管人员,投有搞好试验、示范和组织好马铃薯新品种的推广工作,造成个别地方马铃薯品种更换不及时,产量停滞不前,影响着马铃薯增产潜力的发挥及马铃薯生产的发展。
(三)轮作倒茬做得不好
  马铃薯是忌连作的作物,喜欢轮作倒茬。不倒茬进行连作的地块,第二年就要降低产量,块茎质量也有下降,特别是病、虫、草害会发生得更加严重。有报道说,连作8年的马铃薯地块,疮痂病发病事为96%,而中间接种一茬萝卜,再种马铃薯的,疮痂病的发生则显著下降,只有28%。青枯病和黑胫病的病苗,在土壤里都能存活,土壤是它的传播途径之一,连作田发病显著高于换茬的地块。另外,连作的马铃薯,由于营养吸收单一,可使土壤中钾肥含量很快下降,影响土壤肥力和下一茬产量,对种地养地、墙肥地力大为不利。轮作的前茬以谷子、麦类、玉米等作物为最好,既有利于把病害发病率压到最低限度。又有利于消灭杂草。最好不用茄科作物作前茬,如番茄、茄子、辣椒等,因为它们与马铃薯有相同的病害。 
在我国北方一季马铃薯集中产区,出现种马铃薯不认真执行轮作倒茬的较多。特别是一些无霜期短,只能播种马铃薯、小麦、莜麦、小油莱的区域,因为只有马铃薯单位面积的产值最高,一些农民因而对它连作较多。俗话说“换茬如上粪”,这是很有道理的,应当认真执行轮作倒茬的耕作制度。 
(四)播种芽块太小
  我国农民种植马铃薯用的种薯芽块都偏小,只有5~l0克(1~2钱)重。使用小芽块播种,已有很长的历史了。过去农民在挖马铃薯芽块时,只把芽眼及一小部分薯肉挖下来,留下大部分没有芽眼的薯肉“山药楔子”糊口,从而形成了挖小芽块的习惯。
  国内外的试验结果一致表明,大芽块要比小芽块抗旱能力强,出苗整齐,出苗壮。大芽块平均每块可长出l.8~2.4个芽条,而小芽块平均每块只有1~1.1个芽条。产量统计表明,大芽块播种的产量与小芽块播种的产量显著不同。国外资料显示:芽块重14克(2.8钱)的,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为1440.1千克,而芽块重56克(1.12两)的,亩产量达2144.7千克,播种大芽块比播种小芽块每亩增产704.6千克,即增产48.9%。我们国内的试验,增产也很显著,用30克(6钱)重的芽块播种比用10克(2钱)重的芽块播种增产32.6%.
  “母大儿肥”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一个50克重的芽块,其中含水分40克左右。播种到地里就是遇到最干旱的土壤,这个芽块靠自己的水分也能长出苗子。芽块里的营养不仅可以供给发芽出苗,甚至扎根、出苗后仍有营养供给幼苗,如同小孩吃“接奶”一样,植株自然会更加健壮,抗不良环境的能力也会增强。相反,一块10克重的芽块,含8克左右的水分,若遇严重干旱,芽块的水分有可能被蒸发完了,芽块也就成了“薯干”,哪还有能力发芽生长呢?即使墒情好能够发芽,芽块里边营养少,长出的苗子也非常细弱,只能靠自己生的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进行生长发育,自然役有大芽块长的苗子健壮。
(五)营养面积不足
  以往种植马铃薯,由于肥料少,营养不足,地力不佳,芽块大小等原因,使马钤薯的单株生产能力不高。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些地方就采用增加单位面积棵数的办法,依靠群体优势提高产量。这种办法在农业生产水平不高、投入较少的情况下,一时可以取得些效果。所以有些人就产生了种得越密、棵数越多产量越高的片面认识。由于密度过大,地上植株非常拥挤,节间长,茎秆高而细弱,枝叶互相交错,遮挡阳光,影响叶片营养的制造。地下部分由于垄小棵密,营养面积大小,也会出现营养不足和块茎生长空间不够的问题。因此,植株上部容易出现倒伏,下部枝叶死亡腐烂,引起病害,还会出现垄太小培不上土,匍匐茎“窜箭”等问题,造成小薯块大多,青头多,产量下降,商品串不高的情况。
(六)播种深度不足 
  马铃薯的营养贮存器官——块茎,直接生长在地下,主要着生在地下茎中部节的匍匐茎上。如播种太浅,地下茎的深度不够,节数减少,对匍匐茎的形成和块茎形成及膨大都不利。也容易出现匍匐茎“窜箭”现象,结的块茎也容易露出地面见光形成青头薯等。播种浅,根系扎得浅,不但抗早能力差,营养吸收也受到限制。
  有些地方的农民只图在播种和收获时省事,开沟只有6~7厘米,垄沟中坐土后,芽块只能播种在距地面5厘米左右的地方。而适宜的播种深度应当是开沟达到12~13厘米,垄沟中回落坐土2~3厘米,把芽块播在距地面10厘米的地方,再覆土最为理想。在土壤较粘的地方播种可以稍浅一点,但垄必须大,覆土和培土必须厚。 
(七)中耕培土既晚又浅
  有的地方在马铃薯田间管理上注意不够,特别是中耕培土,进行得晚,培土又浅,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对马铃薯生长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比如有的在马铃薯现蕾后期或开花期才进行中耕培土,这时植株已经封垄,枝叶交错又很嫩,作业过程中牲畜农具不可避免地要碰伤枝叶。据调查,这个时期进行中耕培土的有60%以上植株被不同程度地碰伤,影响了植株的正常生长,还易感染病害。而这个时期匍匐茎基本都形成并伸长了,还有一部分匍匐茎形成了小块茎。当中耕培土时,犁铧人地就可能把一部分长得长的匍匐茎弄断,使它不能再形成块茎,或使匍匐茎顶端离垅沟帮近了,往往造成“窜箭”。据调查,中耕培土晚,弄断匍匐茎和“窜箭”的达12%~17%,对产量影响很大。
  培土太薄,使马铃薯块茎在地下生长发育的环境得不到满足。一是块茎膨大期地下温度易升高,水分散失快,对生长不利。二是块茎生长易顶出地表,见光形成青头,降低品质。三是由于土薄,晚疫病菌易随雨水渗到薯块上,使块茎感病率增加而降低产量。同时也不利于贮藏。
(八)氮肥施用过多
  氮肥在马铃薯生长中确实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施用了氮肥后茎叶生长繁茂,颜色墨绿,增产的作用非常明显。所以有些人对氮肥就产生了偏爱。一提到增加肥料,就是增加氮肥。有的地方土地本来很肥沃,可是种马铃薯时仍然施用大量尿素,每667平方米(1亩)施用量达到50千克,纯氮量达23千克之多,结果把秧子催得很高,上部叶片很大,头重脚轻,倒伏严重,茎叶铺到地上30多厘米厚,下部叶片不见阳光不进气,出现腐烂,面地下茎结薯很晚,块茎很嫩,淀粉含量低,总产量也不高。
(九)投入不够
  种植马铃薯舍不得投入,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不愿意花钱买种性好的健康的脱毒种薯,面使用自己种植多年种性退化、品种混杂的病杂薯。如果选用脱毒种薯,其单位面积产量会比用普通种薯增加30%~60%。二是舍不得肥料的投入。马铃薯生长时需要吸收许多无机营养.才能制造出有机营养来,最后获得较高的产量。土壤中的无机物是有一定数量的,加上连年种植被作物吸取,便会逐年减少。如果不加以补充,不仅当年马铃薯长不好,产量低,地力也会越种越下降,影响下一年的产量。所以种植马铃薯不仅要施用大量农家肥,还要购买含有氮磷钾各种成分的化肥,给予补充,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保证高产。三是防治病虫害打农药舍不得花钱。如果在准确的预测预报的指导下,及时打2—3遍农药,每667平方米(1亩)就可以挽回500千克的产量损失,按0.6元1千克马铃薯计算,可挽回损失300元,而农药款有40元就够了。所以说,农药的投入不白搭,能够以1(元)换回8(元)。
(十)收获不适时
  马铃薯地上的茎叶由绿变黄,叶片脱落,茎枯萎,地下块茎停止生长,并易与薯秧分离。这时的产量达到最高峰。
  收获不适时有两种情况。一是无霜期较短、霜冻来得早的地方,没有采取药剂杀秧、轧秧。割秧等办法提前催熟,及早收获,以致遭受了霜冻的损失。二是在城郊蔬菜供应区域,没有选择马铃薯已达到商品成熟就进行收获,抓住市场量高价格的时机,及时上市,增加收入,而是等待生理成熟、产量最高时再收获,以致造成了高产量、低产值的不良结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