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2.
3.
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1.
2.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
1.
2.
难点
1.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突破
要想使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过程,所以在本课题的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2.
3.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
1.
2.
[(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
3.
(1)
(2)
(3)
(4)
4.
[(1)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2)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3)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
6.
7.
板书设计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 |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
||||
点燃前 |
组成 |
颜色 |
状态 |
密度 |
硬度 |
|
|
|
|
|
|
燃烧时 |
火焰的分层及温度 |
烛身的变化 |
生成的产物 |
||
|
|
|
|||
熄灭后 |
|
练习:
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结论:蜡烛火焰的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取
变浑浊。结论:石蜡中一定含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2.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
2.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将实验仪器放好,然后让学生收集“呼出的气体”。步骤如下: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然后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至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教师演示,让学生根据示范收集“呼出的气体”)另外,取出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
3.
(2)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插入空气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比插入人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燃烧更旺,且燃烧时间要长;说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或者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有什么现象产生?说明书了什么?[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上会产生极小的水珠;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4.
5.
6.
板书设计: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吸入的空气 |
呼出的气体 |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 |
|
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也能支持燃烧) |
|
水蒸气<水蒸气 |
随堂练习: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2.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
3.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4.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
5.
6.
7.
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了二氧化碳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