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八陉之三——蒲阴陉紫荆关

标签:
紫荆关蒲阴陉飞狐陉清河力量 |
为什么坚持写,一来可以借此机会,搜集资料,长些知识,二来老了走不动了,还可以看些风景… …
紫荆关位于保定北易县城西45公里的紫荆岭上,宋时称为金陂关,又称蒲阴径、子庄关,后来因山上多紫荆树而改名为紫荆关。紫荆关位于居庸、倒马二关之间,号称长城“内三关”。
紫荆关有"畿南第一雄关"之称,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居庸关作为北京的北大门,是抵御来自北方异族入侵的重要屏障,但历史证明,紫荆关在捍卫京城上处于居庸关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紫荆关曾发生的战争达140多次,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金贞祐元年(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久攻居庸关不克,分兵南下,绕路紫荆关击败金兵,又从内夹攻居庸关得手。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堡兵变后,蒙古瓦剌部攻破紫荆关进逼北京。
我们常人所说的蒲阴陉,大部是指从易县过紫荆关到涞源一段,其实顾名思义,真正的蒲阴陉是指涞源至蒲阴城的这一通道,(蒲阴城在今保定-顺平之间(子城村),战国时代叫曲逆城,东汉章帝改为蒲阴城)具体路线是由涞源向东南方向,经杨家庄、兰家庄,过五回岭至蒲阴城。也许随着北方战事的日益频繁和官民的重视,拒马河畔的紫荆关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重要性,所以这条路线逐渐演化为广义的蒲阴陉。又有一说蒲阴陉与飞狐陉为一陉,是古人为了凑成“太行八陉”,而把他们一分为二。这只是笑谈,我们不去说它罢了。
从易县的坡下村,沿古道往上爬升,抬眼望去,山梁上可见当年日本鬼子修建的炮楼,因为天然气进京管道从这里经过,南天门隘口遗址已经拓成较宽的碎石路。继续北行,远远看见淹没在青纱帐中的紫荆关的二重关,从二重关爬上旧城,大部份翻修,部分还是破败老城,荒草、野枣树长满城墙,转半圈,城墙下的拒马河缓缓流过,伫立凝望生出些怀古幽思。
紫荆关由五座小城组成:拒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关城、小盘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岭城。紫荆关与山海关、嘉峪关并称的历史最悠久的名关之一,它大城套小城的结构在全国的长城中独一无二。
http://s6/mw690/003hY7cLzy7nLEFclhjf5&690
http://s16/mw690/003hY7cLzy7nLqbIMXR8f&690
http://s15/mw690/003hY7cLzy7nLqbKG981e&690
http://s9/mw690/003hY7cLzy7nLqbGMGs68&690
http://s8/mw690/003hY7cLzy7nLqdy79t27&690
http://s13/mw690/003hY7cLzy7nLqdBCDGdc&690
http://s1/mw690/003hY7cLzy7nLqbpeA8e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