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鹤鸣大地csg
鹤鸣大地cs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065
  • 关注人气: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都中牟在鹤壁的几点思考

(2022-09-25 20:38:38)
标签:

历史

分类: 淇水文化

赵都中牟鹤壁的几点思考

陈绍国

鹤壁是一座既年轻又古老的城市。说她年轻,鹤壁市于1957年才建市;说她古老,鹤壁市曾经是商、卫、赵三朝古都所在地战国时期的赵国曾经在今天的鹤壁市山城区建都38年。

2000年11月份,“中国·鹤壁赵都与赵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鹤壁市举行,全国50余名在中国历史地理学、史学、考古学、古都学等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学者专家云集鹤壁,他们从不同角度佐证并确认:鹤壁市牟山东部曾经是赵国的首都中牟所在地。

一、赵都中牟应该是在今鹤壁的山城区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赵国(公元前403年 ——公元前222年 )战国时期秦、魏、赵、齐、楚、燕、韩等国七雄之一。

赵国都城“中牟”故址在今天的鹤壁市,大多数专家和学者是认可的。但是,赵都“中牟”故址具体什么地方?多年来,专家和学者持有多种观点。有的人说,鹤壁市的毛连洞村有可能是赵国的国都遗址;有的人说,鹤壁市的故县村有可能是赵国的国都遗址;有的人说,鹤壁市的杨邑村有可能是赵国的国都遗址;有的人说,鹤壁市的石林村有可能是赵国的国都遗址;有的人说,鹤壁市的鹿楼乡可能是赵国的国都遗址等等。以上各种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又都有很大的片面性。我认为,赵都中牟应该说是在今天的鹤壁市山城区一带。

公元前424年,献侯赵浣将其军政领导一班人及眷属从原籍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东南)带至中牟(今鹤壁市)且在此为都城。公元前403年,赵烈侯赵籍与韩、魏三家分晋,赵国被周天子册封诸侯,建立赵国,中牟正式成为赵国国都。

《史记•赵世家》赵国王室谱系记载,赵国自献侯赵浣,其子烈侯赵籍等,赵都中牟共历三代四王,从公元前424年至公元前386年,中牟为赵都共计38年。

两千多年来,有不少史书对赵国都城“中牟”都有所论述,但是,对赵国都城“中牟”具体位置在什么地方不详。对赵国都城“中牟”具体位置论述较为明确的当为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所注:“荡阴县西五十八里,有牟山,盖中牟邑在此山之侧也。”中牟邑在牟山的哪一侧?从牟山主峰四下百里看,南北西三面都是大山及荒山沟,均没有建都的条件和可能。只有在牟山主峰的东面建都,西可以依靠太行山和赵国的大片故土;向东是华北大平原,发展前景无限。赵国都城中牟设置于牟山东麓与汤阴县以西正是今天的鹤壁市山城区一带。

《史记·正义》明确指出中牟邑在牟山之东与汤阴县以西。后人江永著《春秋地理考实》、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洪亮吉《春秋左传诂》以及《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中国历史地名辞典》等皆持此说。当代著名史学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郭希汾《战国策详注》、杨宽《战国史》、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等书皆谓赵都中牟在汤阴西鹤壁市。

我认为赵都中牟应该是在今鹤壁市山城区带的理由是: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设在中牟时,赵国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扩充疆土上。因此,在中牟都城建筑方面,没有、也不可能投入很多财力与精力。也因此,中牟没有给后人留下很多的建筑遗址。

一个国家的都城,其面积不可能只限于某一个村镇。当时赵国人口约100万人左右,其军队约40万人左右。赵中牟38年中,几万或几十万人不可能长期驻扎在某一个村镇。因此,赵国在中牟时,众多军政人员分别驻扎在今天鹤壁市地段上的毛连洞村、杨邑村、故县村、石林乡鹿楼乡等较大村镇都是可能的,也是合理的。今天,这些村镇自称是赵都“中牟”故址也是说得过去的。

公元前386年,赵都由中牟北迁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直到公元前222年,赵国被秦国灭亡,中牟逐渐消失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二、赵国长城建筑时间应在建中牟之前

说到长城,大家都会马上想到秦长城明长城。但要说河南省鹤壁市也有长城,恐怕就鲜为人知了。其实,鹤壁市大河涧乡窑洞村附近确实有一段赵国古长城,只不过因其藏匿深山且世人发现较晚,至今仍鲜为人知。

在今天鹤壁市大河涧乡窑洞村附近南北相连的三座山脊上,有一段被专家确认的赵国古长城遗址,现在可见到的残存赵长城约2000

2002年秋,我国著名的长城研究学者罗哲文先生等人专程来鹤壁市考察,认定此段长城正是学界苦寻许久的“赵长城”。这段赵国古长城已于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城,是中国古代大型军事防御工事,其主要作用是抵御敌军的进犯。从赵国的发展历史看,它应该是在赵国由在今天的山西省向中原发展前,是当时赵国在今天鹤壁的大地上建筑的一段防御工事。当时赵国建造这段“长城”,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御齐国和魏国的进犯。赵国在建都中牟以后,绝不可能将这样的大型军事防御工事建设在自己的背后和腹地。

我去实地考察过这建设在今天鹤壁市大河涧乡窑洞村附近山岗上的“赵长城”。这段赵国古长城距今已经有两千四百多年,现存的两千多米长的“赵长城”已经完全坍塌。根据这段“赵长城”遗存堆积的石料体积看,它远远没有我们大家旅游看到的秦长城明长城那样长和那样高大。如果将这段赵国残存坍塌的“赵长城”复原的话,可能其高与宽度都只能有两米左右。

鹤壁市的这段赵国古长城建于何时?至今无人知晓。但是,从赵国的发展历史看,我认为,鹤壁市大河涧乡窑洞村附近这段赵国长城,不仅建筑时间要早于大家旅游看到的秦长城,而且这段赵国古长城建造的时期应该是在赵国建都中牟之前,建筑并遗存的一段军事防御工事。

三、赵都中牟彰显曾是赵国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前424年,赵国在中牟(今鹤壁市)建都,历时38年,历经献侯、烈侯、武公、敬侯等,奠定了赵国发展强盛的基础,中牟也成为赵国的经济文化中心。

赵国在中牟建都后,启用法家人物大胆变法改革,使国家经济文化很快兴旺发达起来。赵国都城在中牟时期,为了壮大力量,扩充疆土的需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军工产业等,赵国在今天的鹤壁市大地上,留下了许多古窑遗址和传统工艺。

赵国都城在中牟时期,赵国在杨邑、鹤壁集、姬家山、后营、故县村等多处设立官办冶炼作坊,打造刀剑矛戈等兵器,还翻砂制做农业生产和生活用具等等。这些古窑遗址和其制做的兵器、生活用具等等实物,在鹤壁市历年考古挖掘中都有大量发现。

鹤壁地区今天发达的烧造企业和作坊的高超技艺与烧造工艺,应该是始于和继承了当初赵国在这里建都的中牟时期。

两千多年来,中牟(今鹤壁市)烧造砂锅、瓦盆等陶器,商品的质量过硬,附近广大地区有口皆碑,大量产品得以推销,河北、山东等许多地区的人都慕名前来这里买砂锅、陶盆、碗盘等生活用品。 赵国在中牟建都38年间,经济打下了丰厚的基础,疆土后来才能有较大发展。

赵都在中牟时期也发展了赵国文化。公元前386年,赵都由中牟北迁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在邯郸,赵国文化达到了辉煌。大家知道,邯郸是中国著名的成语之城。在汉语全部万余条成语中,据统计,竟有1584条之多个成语出自赵国。如“围魏救赵”、“完璧归赵”、“攻难守易”、“毛遂自荐”、“纸上谈兵”、“完璧归赵”、“一言九鼎”等等。

据鹤壁市学者统计,出自赵国的成语,竟有500多条成语出自中牟时期。赵国文化在邯郸达到了辉煌,基础源自之前赵都在中牟时期是符合逻辑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