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佐证罗贯中是“鹤壁人”
陈绍国
前些年,鹤壁市在本市许家沟建立了罗贯中纪念亭和纪念碑,中国邮政也向海内外发行了“罗贯中隐居地——鹤壁市许家沟”的纪念邮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作者罗贯中是不是鹤壁市许家沟村人和在许家沟隐居著书?我曾质疑过。近期,我阅览了王俊智先生今年(2017年)出版的《探秘罗贯中》一书,又阅览了《水浒全传》(120回本
)的有关章节,从《水浒》书中部分对人物和环境等的描述,认为可以佐证罗贯中是鹤壁市许家沟人。
稍有一些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一部长篇小说,虽然人物和故事是作者虚构和编撰的,但是,在字里行间或多或少都会显示和“滴露”出一些作者本人的生活实际和状况。特别是《水浒全传》第九十回中对许贯忠的描述,既可以认定书中的许贯忠就是罗贯中的替身,又可以佐证罗贯中是鹤壁市许家沟人。《水浒全传》第九十回“五台山宋江参禅,双林镇燕青遇故”中,说道宋江等一行人在五台山参禅后,“望东京进发”的路上,在双林镇遇到了许贯忠,许贯忠向宋江自我介绍道:“小子姓许,名贯忠,祖贯大名府人氏,今移居山野。昔日与燕青交契,不想一别有十数年头,不得相聚。”随后,燕青向宋江请假,离队同许一同到许贯忠的家中住了两三天。书中描述许贯忠的家在“大伾山”附近处,“属大名府浚县地方,”“转过几个山嘴,来到一个山凹里,却有三四里方圆平旷的所在。树木丛中,闪着两三处草舍。内中有几间向南傍溪的茅舍......许贯忠指着说道:这个便是蜗居。”这段地理及环境描述,与今天的鹤壁市许家沟村及其相符。
大伾山现于鹤壁市浚县境内。据鹤壁市地方志《大事年表》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浚州为浚县,属直隶省大名府。浚县之名由此始”。许家沟村在明代时属大名府浚县,一直到1957年鹤壁建市,许家沟村划归鹤壁市郊区。另外,书中写到的地名“金山”和“白龙庙”等等地名,也都在许家沟村附近。
在历来的长篇小说中,作者用自己的名字(包括谐音)为小说中的人物命名的并不多见。在《水浒》中,作者(贯中)却将自己的名字赋予了书中人物许贯忠。而且,我的好友王俊智先生在许家沟村听罗氏的后人介绍说,“许”姓是罗贯中姥姥家的姓,《水浒》中的“浒”字也取至“许家沟”。
《水浒》在使用语言方面,也大量运用了浚县及许家沟一带的地方方言土语。如,书中人物说话多用“俺”字,如,“俺道是甚么高殿帅”,“来俺庄上有甚事”等等。另外还有,说“半晌”,而不说“半上午”和“半下午”;说“点拨”,而不说“指正”和“指教”;说“搅扰”,而不说“打搅”和“打扰”,等等。这也从一个方面佐证了罗贯中是鹤壁市许家沟一带的人。
《水浒》书中透漏,罗贯中家中只有他母子二人。在《水浒全传》第九十回中,宋江邀许贯忠“同往请教”,许贯忠辞谢道:“因老母年过七旬,不敢远离。”燕青到了许贯忠家,也只见到和“拜见了贯忠的老母。”见到他家中另外只雇用有一个“村童”。再掩卷回想一下《水浒》中所写到的众多梁山好汉中,不少都是单身汉或身边只有一个老母亲(如,李逵),这可能都与罗贯中长期只与老母亲相处有关。
《水浒》既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以反腐败为主题思想的小说。《水浒》称之为封建社会中国农民革命战争的史诗是毫不愧色的。从历代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看历史和历史小说,《水浒》更是一部以反腐败为主题思想的长篇小说。《水浒》通篇大力宣扬“替天行道”,誓言要把“酷吏脏官都杀尽。”由于起义军农民受时代和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及局限,因而梁山好汉们“只反贪官,不反朝廷”。但是,书中通过大量社会各界层人士被“逼上梁山”的生动故事,为世人奉献了一部反腐败的生动教材。
罗贯中是一位文武双全的杰出人士。在“文”的方面,在世人公认的中国“四大名著”中,罗贯中一人就撰写了两部!一部是《三国演义》(原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一部是《水浒》(原名是《忠义水浒全传》)。《水浒》虽然有的版本署名“施耐庵与罗贯中”两个作者,但是有心人不难看出:“施耐庵”倒过来读便是“俺乃是”。作者罗贯中之所以在自己姓名前面加个另外的“作者",是因为《水浒》对权贵们的揭露和刺激太大了,为避迫害,除了隐居写书外,作者罗贯中在署名时也玩了一把幽默和文字游戏。
在“武”的方面,《水浒》第九十回中,许贯忠的“交契”(结拜)兄弟燕青对许贯忠说:“昔日在大名府,与兄长最为莫逆。自从兄长应武举后,便不得相见。确寻这个好去处,何等幽雅!”从中可知罗贯中曾经“应武举”,武功应该也是非常了得的。再者,如果他没有一副好身体,也很难完成这样两部鸿篇巨著。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几乎在各个领域都超过了前人。但是,在长篇小说这个领域,诞生于明末清初的“四大名著”是个巅峰。而“四大名著”其中的两部《三国演义》和《水浒》,其作者却是我们鹤壁市许家沟人并且在此地写就的。作为鹤壁人,我们为人杰地灵的鹤壁市历史上曾经出现罗贯中这样伟大的文学家小说家而骄傲和自豪!
最后,我想再说说我的好友王俊智先生。王俊智先生是土生土长的鹤壁人,他对鹤壁的一草一木非常熟悉,鹤壁的风土人情,他了如指掌。可以说,王俊智是个鹤壁通,是本鹤壁的活字典。
王俊智不仅搜集、整理、撰写、出版了鹤壁的大量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以前王俊智先生已经出版了数部著作,今年(2017年)他又出版了8本新书),他还对鹤壁的历史和《水浒传》有较深的研究。《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鹤壁许家沟人这一观点,就是王俊智提出来的。为此,他翻阅了不少书籍,走访了许多学者,考察过一个个乡村,列举出一个个证据,最后才得出这个结论(见其2017年新著《探秘罗贯中》)。王俊智先生为鹤壁市扬名,为发展鹤壁市经济及旅游业功不可没!
王俊智先生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是鹤壁市作家,而且他还是鹤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省作协、民协、剧协、音协、舞协会员,鹤壁市淇水诗社社长,他还被聘任为南京文学院客座教授等等,是我市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衷心祝愿王俊智先生在各个方面不断取得新成就,为鹤壁市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