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鹤壁市鹿台遗址

(2017-11-05 15:41:28)
标签:

文化

历史

分类: 淇水文化
鹤壁市鹿台遗址

鹿台遗址

陈绍国

 

鹤壁市淇滨区鹿台遗址是河南省人民政府2000年确定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鹤壁市朝歌文化园及鹿台阁建设在鹿台遗址之上。

《竹书纪年》和《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殷纣王征集的赋税都充实设在鹿台的国家钱库和钜桥的粮库中)。“鹿台”是商朝国家的钱库。钜桥,是殷纣王建设的国家最大粮库所在地。 3000年前,将国家的金库和粮库建设在国都朝歌城内是合情合理的。

《汉书.地理志》载:“朝歌,纣所都。”《史记·周本纪·正义》载:“朝歌故城······本沬邑,殷王武丁始都之。”《水经注·淇水》也道:“朝歌城······殷王武丁始迁居之,为殷都也。”《汉书.地理志》载:“朝歌,纣所都。”商朝经1731496年(《百科全书》798页),先是商王武丁将国都迁到了沬邑,商朝最后一个君王殷纣王帝辛将沬邑改名为“朝歌”。沬邑(朝歌)是商朝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代君王的都城,共计80多年。

古《浚县志》载:“商墟,即古朝歌城,在今浚县西南,淇县东北。淇水径其西,河水径其东,是为河、淇之间······”(《嘉庆·浚县志》卷十二第277页。)这里也明确说朝歌城及鹿台在黄河与淇河之间(以前黄河在现在的浚县城东边流过)。鹤壁市新区的鹿台遗址在“河、淇之间”,也在“淇县东北”。

鹿台遗址,现在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新城区南约3公里处。鹿台遗址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长约2.5公里,是当年朝歌城的中心地段。千古淇河从鹿台遗址(朝歌城)的西边和南边流过。3000多年的历史风雨,几乎把商朝国都朝歌城的遗迹扫荡殆尽,但是,不少素活化石之称的地名和村名,以及该地村民祖先的代代口口相传,却记录和传递了朝歌古城的不少信息。

      鹿台遗址的东边是白寺山,白寺山的北边是象山,南边是同山(以前叫朝歌山),是一道天然屏障。

 沬邑,就是现在的钜桥镇。沬邑,当时是该地区人口最多的古部落。古代的都城,不仅选在河流旁边,而且是选在人口众多的大城邑的基础上建立的。

那么,武丁、殷纣王等君王的王宫建设在哪里呢?鹿台遗址内的西边有个唐庄,现在存有明朝万历年肆年岁次壬辰清明立的石碑,碑文中明确记载现在的唐庄那时是大名府浚县德化里北宫堂。现在的唐庄,是四位商王的后宫即寝宫所在地。既然有后宫,就必然会有前宫,而且前宫距离后宫不会很远,只是因为殷纣王的王宫在3000年前(公元前1046年)毁于战火,今天难觅踪影了。

鹿台遗址的东部,有个村叫钜桥,是殷纣王建设的国家粮库所在地。《竹书纪年》载:殷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3000年前,将国家的金库和粮库建设在国都内也是合情合理的。

      鹿台遗址的北边曾经有护城河,现在在河边有个村叫北郭庄,这是因为其所在地曾经是朝歌城的北城门即北城郭而得名。

      在鹿台遗址的北部,有一个村叫姬庄。,美女也。是殷纣王王宫舞女、歌女等的歌舞教坊、乐队所在地和居住地。

     在鹿台遗址的西边约5公里有一个花窝村(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殷纣王时期专门为王室养植花卉的地方。在鹿台遗址的西南约2公里处,有一个村叫古城,以前叫鹰犬村,亦名鹰狗村,是专门为王宫养鹰和猎犬等狩猎物的地方。

     在鹿台遗址的东南有紧邻着的王寨、申寨、刘寨三个村,曾经是当年朝歌城殷纣王的守城军队的驻地。在鹿台遗址的东边,有一个村叫草屯,是殷纣王军队的草料场。在鹿台遗址的北边约2公路处,有个村叫牛庄,是殷纣王的养牛和圈牛基地。牛庄的东南有个村叫化皮村,是殷纣王设的皮革加工场,是专门为商朝的王宫和军队制做皮革铠甲和马匹鞍具等的地方。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的地理巨著记《水经注》述和全面反映淇河流域历史、自然及人文社会的重要文献。《水经注》记述淇水发源地隆虑县西大号山,流经壶关县、黎阳县等行政区域和淇阳城、朝歌城等古城。

在鹿台遗址的西边有一个村叫高村(以前叫淇水关), 淇水关是朝歌城(鹿台遗址)的西关,是通往西边和南边的城关和唯一的通道(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御道,古代的国道)。在这个城关古镇保存至今的南城门上,历史上一直将淇水关三个大字刻写在南城门楼的南面。宋朝苏辙在《登上水关》中写道:淇水沄沄入禁城,······慰意来看水面平。(《全宋诗》851页)这也说明淇河是从朝歌城中经过的。   

鹿台遗址北约4公里处有一个村叫辛庄, “辛村相传因商朝最后一个帝王名辛,其墓葬于此,故名辛村。”(《鹤壁郊区文史资料》第一辑112页)

1932年至1934年,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考古人员,对鹿台遗址北约4公里处的辛庄墓地的发掘,清理发掘出商代和西周时期墓葬82座,其中,确定有公侯大墓8座,大抵为公侯或均夫人墓;中型墓6座,小型陪葬墓54座,车马坑14座,出土了一大批鼎、尊等礼器,大量戈、矛等兵器和陶器等等。(《淇滨文史资料》222页)

 2005年,在鹿台遗址西北约5公里处的刘庄遗址,发掘了商代的墓葬338座,出土了陶器、石器等器物近400件,这次发掘被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为“2005年十大考古新发现(见鹤壁市博物馆)。这两次大的发掘,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沬邑当时的繁荣。

公元前1046年初,周武王姬发(殷纣王的姑表弟)趁殷纣王国都朝歌城兵力空虚,于纣王52(公元前1046年),在姜太公(姜子牙)等人的辅佐下,率兵车300乘,士卒4万多人,于盟津渡过黄河伐商,殷纣王匆忙派兵到牧野(今新乡市北)与周武王决战,因为周武王的军队是有备而来,而殷纣王的军队主要是由战俘奴隶临时组成,而且大批俘虏临阵倒戈,大败。殷纣王兵败退入朝歌城内,殷纣王帝辛见大势以去,不甘心被捕受辱,便到后宫换了一身镶有珠宝的好衣裳,在鹿台投火自尽,死在鹿台。(《史记》:“······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

鹿台,不仅是《史记》记载的商朝国家的钱库所在地,而且是商朝最后一个君王殷纣王帝辛投火自尽所在地。 商朝后期的国都朝歌城在今天鹤壁市淇滨区淇河两岸的鹿台遗址、西高村(“淇水关”)、钜桥镇、大赉店村、古城村一带,淇河从商都朝歌古城中流过。

河南省人民政府2000925日将鹿台遗址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鹤壁市在鹿台遗址建设朝歌文化园及鹿台阁,2016年建成开放。

 

 

鹤壁市鹿台遗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美丽小花
后一篇:格桑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