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学校也有人格的,中华中学给我一个学生家长的感觉和认识是:中华中学是成熟、温和、包容、从容的,像一位负责任有远见的导师,带领一群一群的孩子从蒙昧无知的童蒙状态,进入光明智慧的未来。不仅仅教育孩子们知识,更开启孩子心灵的觉悟。让孩子们在文化教育的滋润一下,渐渐发展自己的灵魂品格,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感知到社会和人间的美好,学会爱自己爱别人,在爱的接纳中成长自己,回馈社会。
这就是我认识的中华中学独特的人格,不急功近利,不计较得失,却一点都不松懈,对孩子们有要求,却不苛刻。在这种稳定包容滋润的氛围下,孩子们的成长不知不觉,却又最快,像春雨下的禾苗。
作为百年名校,100年中不知道沉淀了多少教育的思考和实践的经验。作为一个基督徒创立的学校,开始的基因就非常的不平凡,以至于奠定了以后的一代一代的教师能够做到有教无类,平等待人的耶稣精神。
我们家小孩诸子涵是一个有多发先天疾病的孩子,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6mm,室间隔缺损8mm已手术治愈)、神经性耳聋(已由上帝赐偏方治愈)、全腭裂(已由外国基督徒医生免费手术治愈)、自闭(孤独)症(已被许多基督徒老师、机构治愈)、疝气、遗尿……,在许多方面是不如人意的,会给接受他的学校和老师带来许多额外的负担。丑小鸭被嫌弃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一个有先天性疾病孩子的家长,我已经做好了被另眼相看,甚至是被歧视的心理准备。没想到孩子进入中华以后,不仅没有受到歧视,反而受到了格外加倍的关爱,为此我们深深的感恩。孩子在中华中学仅半学年,就在学习和自理能力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已能够独立融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这在我们看来简直是一个极大的奇迹,这个奇迹背后包含了太多老师辛苦的教育和付出。
要知道小孩儿的心灵敏感脆弱,如果受到歧视,被排斥在正常群体之外,造成心理扭曲是再正常不过的结果了。如果真的发生,那么孩子的一生都将陷入黑暗,甚至会形成仇视对抗社会的残疾人格,后果可怕而严重,但做为家长的我却无能为力。幸运的是,在中华中学,上到校长、老师,下到门卫、保洁,对这么一个调皮不懂事,四处闯祸的差生大王,却抱以宽容友爱,一直以真诚的教导对抗着懵懂无知,将教育之光渐渐照进子涵的心灵。
诸子涵是一个出生就多种先天疾病的孩子,受到了神经性耳聋、口腔全腭裂(没有上腭)、先天性心脏病、孤独症等许多疾病的缠累,导致他身心发展发育迟缓。到了初中年龄的他,心智却是个小孩子。由于口腔再造发音不清楚,所以他跟别人沟通存在很大的障碍,别人听不懂他的话,又由于自闭症更加剧了与别人沟通的障碍。想表达别人又不理解,就会生出许多心理和身体的冲突,因着这些冲突又会引发许多人际关系的问题。他在入学分班考试的时候,三门课加起来只有13分,是一个很明显会拖班级后腿的孩子。许多人建议我们去特殊教育学校,以图掌握一门混口饭吃的生活技巧。但是秉持着坚信上帝带领的美意,我们坚定的选择了进入中华中学,非常感恩的是:在知道一切艰难等在前面的前提下,徐建权老师仍然接下了这个重担。
记得去年8月15号,入学前军训的第1天,诸子涵的沟通障碍以及其他方面的特殊情况就造成了军训障碍,训练的时候不能跟别的学生协同一致,不服从军训指令接受训练,甚至离开队伍自己一个人跑到班级吹空调…。徐建权老师发现这个孩子的不同,想了解情况,又听不懂子涵因再造口腔而不准确的发音,无法用语言与其沟通交流,发现子涵会写字后,就极耐心地用文字与子涵交流,写了好几张A4纸,他知道了子涵的情况以后,就及时将情况向上反映。李朝军校长知道后和郭楠德育主任,来与这个不听话的诸子涵,亲切、和蔼、耐心地继续用文字沟通,这令人感动的沟通瞬间被铭刻在了一张照片上,照片中站着的校长和颜悦色、接纳温和,孙楠主任神情专注;坐着的子涵侃侃而谈,徐建权老师翻译介绍。大家都非常的真诚平和,没有一丝的鄙视和歧视。这种态度对一个对未来忐忑不安的家长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安慰。
在这个功利的时代,谁都喜欢优秀的孩子。那些一开始就处于劣势的孩子该用什么态度去对待呢?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修养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从诸子涵在中华中学得到的关爱待遇,我可以看到中华中学的修养,看到了教书育人的本色,看到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进入中华后,徐建权老师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就不是单凭美好的愿望能解决的了。诸子涵因为无知,常常犯错误,徐老师不改初衷,不但没有去嫌弃他,反而更加耐心地照顾教导子涵,根据子涵在学校的特点,将需要改进的地方列了一张表格,细分成二十几项,每项赋予分值,每天对照考察项目的表现情况打分,表现好的给奖励。过一段时间根据成长进步的情况对评分项目进行一些调整,去掉已经做到的项目,増加一些项目,提出更高的要求……,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整个过程以鼓励和奖励为主,批评和教育为辅,基本上每天都会奖励一盒酸奶,表现好还有鸡腿。想想看这个花费日积月累不是一个小数字,要知道徐老师是拿自己的钱去付出的,真的很令人感动。平时别的学生在食堂吃饭一个人,而子涵却常常被在带徐建权老师身边在进餐。虽然是为了防止诸子涵闯祸,但是老师在身边习得言传身教,难道不是一个额外的收获吗?
在中华中学初一7班,无论是同学还是老师,都没有用歧视排斥的眼光去对待诸子涵,在徐老师的教导和倡议下,班级中的气氛温暖包容而有正气,老师先立德后治学的教导方针下,同学们借着诸子涵学会了爱和同情,同学们的家长也鼓励支持孩子包容理解子涵,徐老师还特别安排叶鸿章同学一对一帮助子涵,打饭、晨炼都贴身陪护,随时帮助规正子涵,叶鸿樟的妈妈也常鼓励儿子从照顾陪伴子涵的任务中学习、操练爱心。
开学的第3天,子涵上课的时候出去上厕所没及时回来,自己跑到体育馆,拿几个椅子摞了两层往2楼爬,幸亏徐建权老师敏锐的感受到子涵没有及时的回来,立即去寻找子涵,发现时他正踩在椅子上往上爬呢。徐老师及时制止并对子涵进行了足够的教育,并跟家长沟通,家校互动共同降低了子涵在学校里面出现意外的可能。
[图片]
诸子涵因为发育迟缓,所以小便经常尿在裤子上,冬天的时候,徐老师细心的发现这样会容易受凉,提醒我给诸子涵带上纸尿裤,并要求我在学校给子涵备一个纸尿裤备用……,要是知道徐老师不仅仅是初一7班的班主任,还是整个初一年级的年级长,教学任务繁重,行政管理事务繁忙。作为一个年级的顶梁柱,细心到连我这个亲爸爸都不如的程度,真是非常的感恩。甚至愿意给一个常常为自己找麻烦的差学生亲自调热水换尿布,实在有耶稣亲自为徒弟洗脚的风范,不愧是基督徒创建的学校。
在徐老师的精心培育下,子涵进步非常的快,不仅不再为内心不被接纳的逆反而胡闹了,而且已经能够完全跟跟上学校的教学节奏,能够独立跟同学们一起上课学习。并且对各门功课越来越感兴趣,不像以前会因为基础差而自暴自弃,而是认真的每天回家主动要求我辅导他复习功课。如果不是徐老师的耐心的的鼓励,诸子涵很可能就因为实在跟不上而放弃,一直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并不是一个筛选优胜劣汰的机构,中华中学不仅追求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且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品格才学兼顾。徐建权老师真正践行了他自己的教学教学原则:“认识差异,因材施教”——这是人的工作,学生有差异,师爱无差别,严而有爱,刚柔并济。(公义和慈爱并行是上帝的原则,爱无差等是耶稣的原则。)
[图片]
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身上可以看到学校的教学宗旨是什么?诸子涵作为弱者,从进入中华开始到现在,学校的校服费、教辅材料费、春游费……,都减免了,不但没有受到欺压歧视,反而收获了满满的爱与加倍的精心培育……,这一切不是一个小格局的学校能做到的。
篇幅所限,中华老师的爱还有许多没讲。
愿中华百年昌盛再百年昌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