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22《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2013-01-15 10:21:3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反思 |
新罗区名师培养对象优秀课时教学反思 |
|||||||||||||
对象名称 |
名师工作室成员 |
学 校 |
适中中心小学 |
||||||||||
姓 |
谢斐珠 |
学科 |
语文 |
职 称 |
小学高级 |
||||||||
授课类型 |
新授 |
授课班级 |
301 |
授课时间 |
2012.12.03 |
||||||||
授课名称 |
第六单元 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三年级上册 |
||||||||||||
内容(500—800字) |
|||||||||||||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 二、教给方法,引导灵活迁移 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教学比喻句不能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意义和作用。运用夸张,可以生动、形象、深刻地表情达意。“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教学时要指出:两句都从“密度”的“高”进行夸张,说明数量的多。同时,要告诉学生,夸张要注意可信的“度”。对以上重点句的教学,要讲清特色,教给方法,引导灵活迁移,切不可只满足于机械的模仿。 三、加强语言训练,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在描写鱼的一自然段中,有四个含“有的”的分句,我对学生进行了有梯度的语言训练,让学生运用“有的”来说说其它的鱼,再说说同学们排队就餐的情况,学生有话可说也乐于说。至于写作方法的指导,是基于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和学生不知如何展开写景的学情。于是点出了描写有序、介绍具体、用词准确等写作方法。虽然学生不一定一次就把这些东西消化,但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和习作是一种铺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