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课堂作业题及参考答案(上)

(2015-10-13 21:11:02)
分类: 学生作业

《大学》课堂作业题及参考答案(上)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

     1、《大学》原属《礼记》中的一篇,在宋朝时期开始受到重视。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单独成篇,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2、宋代程颢、程颐和朱熹等学者认为,《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朱熹将《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一章、“”十章。在朱熹看来,“经”一章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经”为全书的总纲,“传”则分别叙述总纲所提出的“三纲领”和“八条目。”

大学之道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是实现三纲领的途径。

4、《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后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5、“大学”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和哲学等“穷理正心,修礼治人”的学问,实则是学习如何参与国家政治。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按要求解释词语的意思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xīn)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彰显光明的德行。

亲民:即新民,使民众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日新又新。

2如切如磋(cuō)

如切如磋:古代制骨器的工艺,以刀锯切割,再用锉锉平,使其精致,比喻治学严谨。

3、如恶(wù)恶(è)(xiù),如好(hào)(hǎo)色。

如恶恶臭:就像厌恶污秽的气味。

如好好色:就像喜爱美丽的女子。

4、有所好(hào)乐(lè),则不得其正。

好乐:偏好逸乐。

三、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的德行,在于使民众日新又新,并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

从天子到平民百姓,一切都以修养身心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

3、富润屋,德润身

财富可以将房屋修饰得漂亮,道德可以美化自身。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涵养品德。

5、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作为君主,应当广施仁政;作为臣民,应当敬事君王;作为子女,应当孝敬父母;作为父母,应当慈爱儿女;与人交往,应当坚守诚信。

四、学典故,回答问题。

1、诸葛亮的《诫子书》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它即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更是对儿子的劝勉。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用“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和委婉的语气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表达了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殷切希望。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心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2、一室不治,难为家国天下

刘蓉小的时候,在养晦堂读书,思考问题时在房间里踱来踱去,房间里原有的一块洼坑就逐渐大起来。起先,每次踩着洼处,都会被绊着,险些摔倒;时间一久,就习惯了。有一天,父亲来到房间,看到洼坑笑着说:“一间房子都不整理,怎么能治理天下和国家呢?”便叫童仆将洼坑填平。过后,刘蓉再踩到已填平的洼坑时,却又差点绊倒,吃了一惊,好象那块地面忽然凸出来似的。低头看看,地面平平整整。又过了一段时间,就习惯了。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善于穷理修己,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3、羊续悬鱼。

羊续,字兴祖,今山东新泰东南,以为官清廉奉法著称。羊续初任庐江太守,后任南阳太守。在南阳太羊续守任上,廉洁自律。府丞献生鱼,羊续悬之于庭以拒之,这就是悬鱼拒贿的佳话。羊续在河南南阳太守任上,廉洁自守,赴任后数年未回家乡探亲。一次,他的夫人领着儿子从老家千里迢迢到南阳郡看望丈夫,不料被羊续拒之门外。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来,羊续身边只有几件布衾和短衣以及数斛麦,根本无法招待妻儿,遂不得不劝说夫人和儿子返回故里,自食其力。

4、守仁格竹

王守仁,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有一年,王守仁和朋友们一起讨论通过“格物致知”来做圣贤,决定先从自家花园亭子前面的竹子格起。年轻的王守仁同朋友坐在亭前,面对着竹子,全神贯注,目不旁视,静静地体会着关于竹子的道理。一天、两天过去了,没有任何收获,到了第三天,朋友累病了。王守仁则继续面对竹子,静坐体会。到了第七天,王守仁也病倒了,却始终没有体会出竹子的道理来。这就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的故事。你认为,这个典故,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守仁格竹》的故事告诫我们,只凭消极地、静止地观察,是不能获得对于事物的理性认识的;只有全身心下功夫,不懈探索,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