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2017-12-08 11:51:51)分类: 小学语文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读写“遥望 晶莹 资源 矿物 恩赐 节制 枯竭 滥用 威胁 指望 设想 移民 破碎 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通过读懂文中有特殊用意的词语与上下文的联系,读懂课文内容。
3、根据说明文特点引领学生表述主要内容,分析文中使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及其所起的作用。
4、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引领学生体会本文“以爱衬忧”的表达特点,在对比中加深对课文情感的体会,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前板书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1、课文内容回顾(大屏幕出示)
(1)课文从
(地球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只有一个地球;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本文主要运用了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2、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回顾主要内容。
二、比较阅读、探究写法
过渡:保护地球,保护环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那么作者是怎样写的让人们更重视这个话题呢?今天,我们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看一看不同的写法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1、请大家看老师下发的课文前几段的修改稿。
(1)仔细阅读,思考同原文相比较,主要是哪里不同呢?
(2)分组研读。(每两行学生研读一部分)
(3)小组汇报。(学生边读边用投影展示)
2、说一说,读着这些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球?
(相机板书:美丽壮观
3、借助板书,引领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这是一个美丽壮观的地球,你看
这是一个慷慨无私的地球,你看
这是一个为人类长期提供资源的地球,你看
这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地球,她就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生命的摇篮。过渡:这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所有的儿童都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所有的爸爸妈妈都是地球的孩子。地球是人类的母亲。
4、那么从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了对地球母亲的什么情感呢?
(相机板书:爱)
小结过渡:难怪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由衷地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但是,还有一句感叹是“地球太容易破碎了!”下面请大家从修改稿中提取信息说一说“为什么又说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1、学生汇报。
(相机板书:不加节制
2、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预设:沉重(为地球太容易破碎、更为人类对地球的随意破坏感到心情沉重)、担心(破碎的不仅仅是地球,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悲哀、愤慨……
(相机板书:忧)
3、生态灾难呀,地球母亲的现状实在令人痛心、令人担忧。老师这里有一些数据资料请看大屏幕:
50%的江河水流量减少或被严重污染,每天,我们的地球至少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洁水造成的疾病。
23%的耕地面积严重退化,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
过渡:看到这里大家都沉默了,老师在这里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触目惊心的数字。这也是举例子,我们的生态问题不仅仅这些呀。地球妈妈病了,我们为她担忧,我们也为人类自己担忧呀,地球“破碎”之时,就是我们人类毁灭之日。因为我们(齐:只有一个地球)
4、那么现在我们把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写上对地球的赞美,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或举例。或用下面的文字引导。
曾经那么美好的地球,但是现在遍体鳞伤、千疮百孔……
曾经资源丰富的地球,但是现在已经面临枯竭。
曾经那么好,但是现在这么糟,生态灾难不断。痛心不?着急吗?担忧吗?
预设:对比。加深感情的表达,使感情更突出。
我们给这种写法起一个名字,叫“以爱衬忧”,真的是爱之愈深,忧之愈切。
5、痛心也好,忧患也罢,我们离不地球,因为地球(齐读课题:只有一个);我们要解决生存危机,也只有一条路,就是精心保护(齐:地球),因为它(齐:只有一个),精心保护这颗晶莹的蔚蓝色的星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它是我们生命的摇篮。记我们铭记于心(齐读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设计意图】在比较阅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以爱衬忧”这种写法的好处。同时也是对课文的再阅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悟情中潜移默化地激起学生的忧患意识。
三、读写结合,尝试练笔
过渡:读完这篇文章,这种“以爱衬忧”的写法给我的感触特别大。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曾经看到的一组关于“罗布泊”的图片和文字,老师把它们整理出来了,我们再次感受一下“以爱衬忧”的表达效果:(课件出示)
学完本课后,相信同学们也有自己的颇多感触。让我们也用“以爱衬忧”的写法来写一写。
(出示对比图片)
习作卡:(读要求)
(1)图片带给我的思索:
(2)身边环境问题带给我的思索:
评价卡:
按要求完成(1)可获本次写作小能手称号。
按要求完成(2)可获本次写作小明星称号。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示范引领,有效实现读写结合。把本课所学写法尝试运用到写作之中。根据学生实际,设置有梯度的练笔,由引、到扶、再到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