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4-08-30 07:49:46)
标签:

教育

分类: 英语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的主流是对全体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而心理素质教育是人最基本的素质,也是其它素质的基础。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奠定心理基础,那么就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到课堂上。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找到英语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达到在提高心理素质的同时,真正提高英语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这一双重目标,并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根据英语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措施,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认识,指导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增强全体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来稍作探讨。 

一、教师行为的楷模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被学生接纳,首先要靠教师的言传身教,注意自身形象,增加学生信任感。由于小学生还处在偶像崇拜阶段,接受建议的过程也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因此,教育者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将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有益的做法有二:一是增强个人修养,注意日常生活的表率作用,避免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不良形象;二是真诚关注,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略,切忌以旁观者的身份滥施同情,使学生自尊心受损,导致教育失效。 

  此外,小学英语教师应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兴趣爱好,以便与多种兴趣元群建立联系,从中吸取最生动、最真切的知识,利用学科优势渗透给学生,影响学生,达到培养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争取做到服饰得体,姿态大方,语言丰富且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再结合高雅、和谐、认真、精神饱满、热情大方等内在美的素质,不给学生显示出一种难以承受社会压力的心理表现。最后要说明的是作为驾驭工作者,自身素质相当重要,尤其是老师的个体素养对学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有调查表明“幽默、理解学生、开朗、耐心、外向、知识丰富”等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老师的特征。

二、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因此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清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与管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和谐、合作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则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刻板生硬,死气沉沉。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是不可避免的。有一次我发现有一位学生往窗外看,而我正好要现在进行时的内容,于是我问:“Wang Rui qi, what are you doing?”她听到老师在叫她,而其他同学也望着她时,才回过神来,我于是顺其自然地说出了一句:“Youre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but please dondo it like that in class.”她意识到我是在善意地提醒她注意听讲。全班学生也会亲切地感觉到老师对学生不是敌视的而是友好的,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近,学习的气氛也会越来越好。如果教师对一个学生经常采取排斥的态度,轻视他的能力,低估他的学业,并经常施以惩罚,久而久之,这种学生也会对这个老师、这门功课采取不接纳的态度。因此,教师对每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应以关怀鼓励为主,多给予肯定和认可。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池之水,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也逃不了一个空虚。”我们深知建立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性,它是学生愉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催化剂。师生间、生生间关爱、互助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乐学情感,使其产生积极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大家知道班主任任教的学科成绩总是领先于其它学科。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关爱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真诚情感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要用自己的饱满情绪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要用自己的爱去感染每一位学生。

三、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增加语言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教材中特别强调交际运用,而学生往往怕开口。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比如胆怯不敢开口、怕说错被人笑话、畏难情绪等,帮助他们克服学哑巴英语的坏习惯。教师根据教材的内涵,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交际情境,吸引学生兴致勃勃地练习对话,轻松愉快地进行交际,培养良好的交际心理,与人协作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新路径英语第六册Lesson2 Why do you love zebras? 时,我设计了一组对话,划定了两个角色(Ting Ting Summer),事先让同学们准备,然后在上这一课之前进行表演,学生们心里有了这样一个情景,真有身历其境的感觉,学习就有了兴趣,自然而然就顺利得多。同时,他们也想亲自试一试这段对话,那交际就自然开展起来,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就实现了。

 

在课前分钟,我们搞了一个Free Talk,学生可以讲天气、心情等等,尽可能地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大胆地用英语阐明自己的思想,发挥自己的才能。无论他们的谈话或表演怎样,但只要每个同学做了,其他同学都会抱之以热烈的掌声,给以鼓励和赞许,并适当地给出一个评估的分数,期待以后不断完善。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交际能力,我们还利用班会课组织全班同学开展英语朗诵比赛,全班同学都参加,同学作评委,评出优秀。当然,光在班上表现是不够的,我还鼓励他们出去参加学校的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课本剧表演等,都取得了很多的成绩。现在,同学们心理上并不那么害怕讲英语,基本上都能开口与其他人协作,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证实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获得成功表现的心理体验。

四、运用激励方式,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运用激励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在学生的发展中,自尊与自信是自我意识中核心的人格要素,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对学生自尊自信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自尊自信来源于成功,而高自尊高自信又是获得成功的重要的人格因素,因而课堂教学要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是现代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希望获得成功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和内在本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成功教育”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课堂激励的目标,运用激励的语言,采用激励的方式,形成激励的氛围,让每个学生每天都得到一定的成功,使之在成功中体验欢乐,得到满足,提高自信心,进而获得奋发向上的动力。这要求每个教师仔细关注每个学生,充分肯定其成绩和进步,抓住闪光点,走向诱导、鼓励,使学生感到我能学会,我是成功者。老师必须改变评价方法,创设多种机会,尽量让每一个学生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一个个“成功”激励他们走向成功 

五、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心理健康的缺陷,切实解决问题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其学习的方法、手段与用母语为主进行授课的其他学科不同,学习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其特殊性。当然学生学不好英语也是由各种各样的心理因素造成的。比如:在学习英语最初阶段,有些学生在心理上有些自卑,怀疑自己说不好,被人模仿、笑话,不敢冒然举手,怕引来嘲笑,对于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还有的由于家庭环境、遗传等原因,造成一些学生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即使他们有敏捷的思维,所有的问题都会回答,但是这种心理原因也会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使他们以旁观者的态度来对待课堂回答,甚至还会产生躲避心理。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而又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让他们有机会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特长、表现自己。在显示才干的同时发现自身的不足,萌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能力的欲望。

对于那些比较自卑的学生,教师不仅用语言,更应该用行为来暗示,增强其自信。教师在提问、或者评价奖励时要做到心中有数,有意识降低问题的难度、让这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用成功去激励更大的成功,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直接兴趣。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也应是每个英语教师的素养之一,要利用学科内容的特点和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作为英语工作者,平时在进行英语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道德观念,这样也可协助其他学科的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新时代培养健康合格的人才服好务。

参考书:

《弗洛伊德心理学》《心理实验室》《 罗杰斯著作精粹》《在患者中心框架中发展出来的治疗、人格和人际关系》《人本心理学派代言人——罗杰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