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高谦《齐景公的牧马场》

标签:
图片文化历史 |
人到中年以后,总爱怀旧和回忆往事,特别是对于家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甚至趣闻轶事有着说不清的关联和浓厚的兴趣。
近日我在挖掘当地历史文化的时候,惊奇的发现:我的老家淄博市桓台县马桥镇潘孟店(现在分为东潘孟、西潘孟两个村庄)南侧曾经一望无际的庄稼地考证为齐景公的牧马场所在地。虽然出乎我的预料之外,但是能与齐景公这样有名的君主攀上关系,应该说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的缘由吧。
记得小时候(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的老家马桥镇潘孟店的南坡位置,地势低洼土壤肥沃,那里是一望无际的田野。每天放学后,我时常与晋城、狗蛋、刚子等小朋友如同放飞的小鸟,蹦蹦跳跳来到无边无际的旷野中,疯跑玩耍、打闹、嬉戏,做着各种各样的游戏,自此这里成了我们儿时的乐园。春天来了,我们在草地上追逐打滚,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夏天到了,我们如同调皮的水鸭子一样,在小河里游来游去,溅起的水花吓跑了岸边不知名的鸟儿。秋天来了,我们在紧挨着南坡位置的果园里看瓜果成熟,在庄稼地里陪父母收割,做着逮蛐蛐捉蚂蚱的趣事,感受童年的那份天真烂漫。冬天到了,我们穿着虎头靴,戴着棉帽子,在南坡的雪地里欢呼雀跃,喊着叫着打着闹着,不一会儿工夫汗水便浸透了厚厚的棉衣棉裤......自然回家挨尅是少不了的,但是贪玩的个性却始终没有改变。当然印象最深的是在初春时节,漫无边际的田野里相继钻出了绿油油的小草,宽宽的叶子、矮小的身躯、恰似覆盖了一床长长的绿地毯一样!还有星罗棋布的、五颜六色的、离地面不高的、在微风中摇曳争奇斗艳的野花与野韭菜交相辉映,装点着我们的天然乐园,一段时期我们在这里逮蝴蝶,放风筝,尽情展示自己乐天向上的个性,那份和谐快乐温馨的画面至今在眼前萦绕闪现......尔后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听家中的二大爷讲到这里是2500年前齐国的牧马场,我自是似懂非懂似信非信,总感觉他是在编造故事,自然没有放在心上,于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就逐渐淡忘了。
人到中年以后,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关注,当我再次查阅历史资料。在史书部分这样记载:齐景公,名杵臼,是姜齐第二十五代国君。他在名相晏婴的辅佐之下,公元前五四七年至前四九0年在位时长五十八年,是齐国执政最长的一位国君。他执政后期“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十分腐化,而且特别喜欢马,为此《论语》一书中记载,齐景公曾“有马千驷”。据考证,临淄东周殉马坑的墓主即是齐景公,殉葬的马匹共计600多匹,可装备一百五十乘,相当或超过一般小诸侯国的实力。因为齐景公时齐国“有马千乘(sheng)”(春秋时期四匹马驾挽一辆战车,称为一乘,千乘之国,即为大国)。所以开辟养马演马之地成为重要国事。于是就在新城镇西北的潘孟店周围区域,成千上万亩的草地(原野)发展养马演马。当时马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以致于马的多少决定其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强弱,据说巅峰时期齐国一度被誉为万乘之国,其辉煌与荣耀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齐景公在世时,国内治安相对稳定,国外无过大的战事发生,晋国、楚国以及各国诸侯皆不敢擅自攻打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