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高谦随笔《从抢盐风说起》

标签:
佛学图片 |
当前,作为一名成熟的消费者,能够做到理性消费和科学思考,确实非常难得。
这不,最近有些地方食盐抢购潮再度席卷而来,犹如一场风暴,让人们情绪激荡,仿佛回到了曾经的恐慌时刻。特别是8月24日,日本宣布将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引发了民众的担忧和对食盐的强烈关注,有些地方出现了抢购囤盐的浪潮。更有甚者有的消费者一次购买的食盐用量,够自己家庭十年以上都难以用完,不仅堆满了地下室、储藏间,整日看后也会让人心烦意乱忧心忡忡。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2009年和2011年国内出现的两次“抢盐风”。后来的实际情况也证明,当初跟风抢购囤积食盐,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行为。
资料显示:我国食盐不像韩国,来源比较单一,全靠海盐。而我国食盐来源主要分为三类:井矿盐、湖盐、海盐。生产食用盐使用原料中,井矿盐、湖盐、海盐的构成比例,分别为61%、17%、22%。况且仅青海柴达木盆地盐矿储量约为900多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23.6%。此外,盐作为“调味品”,人们每天的摄入量是极小的,又加上食盐通常仅有三年的保质期,所以大量囤积食盐势必会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也会对正常的市场秩序造成冲击。
从这一点讲,作为一名消费者“抢购食盐风”断然不是正确的消费方式,特别是非理性的抢购、囤积食盐更容易加重不少人的焦虑情绪、引发社会恐慌。所以作为一名成熟的消费者,在当前国内物资极大富裕的情况下,我们要科学思考,正确判断,掌握一定的消费常识,练就一副慧眼,要善于识别各种虚假宣传和消费陷阱,不要盲目抢购。另外官方也及时发声,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民心,让市场逐步回归到理性。
当然,通过抢盐风出现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一方面,有关部门对相关影响进行前瞻性宣传,科普相关知识存在短板,一旦出现风吹草动,消费者就容易轻信跟风,被不良信息影响。另外居民不要被不符合科学道理的传言所迷惑,要有自己正确的判断标准,做到理性消费。此外通过此次抢购食盐风波也让我们看出应对公共突发危机事件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也看到了消费者安全感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和身体健康的紧张心理等现实问题,更需要我们提前做好应对措施,疏导人们的焦虑,最终转到正确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