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魏汝泉:老百姓身边的书画艺人

(2023-08-23 19:48:09)

  魏汝泉:老百姓身边的书画艺人


魏汝泉:老百姓身边的书画艺人

魏汝泉:老百姓身边的书画艺人

  认识魏汝泉老师,得益于淄博诗人张连忠的引荐介绍。今年盛夏时节,我们一行四人轻车简从来到了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城东村。步入魏汝泉老师的农家小院,但见茂林修竹郁郁葱葱,各种花儿次第开放,进入室内文化氛围异常浓厚,由他本人创作的各种书画作品依次挂满了整个房间,展示了自己的创作水平。在靠墙一侧则是他的书画装裱设备,占据了室内四分之一的空间,由此看出他虽是古稀之年,但是依旧整日劳作不得清闲,浸润在书画氛围当中乐此不疲。我们参观完毕,落座以后,大家清茶一杯,倾听魏汝泉老师不紧不慢娓娓道来,讲述起自己的书画艺术创作经历......

魏汝泉:老百姓身边的书画艺人

魏汝泉:老百姓身边的书画艺人

魏汝泉:老百姓身边的书画艺人

魏汝泉:老百姓身边的书画艺人


  魏汝泉1946年2月出生于渔洋故里——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城东村,自幼聪慧,勤奋好学,上到中学以后,因为家庭原因,没再继续进行深造,由此也过早地走上了社会,体验到生活的来之不易。期间他美术老师熏陶,对博大精深的书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的家庭生活异常紧张举步维艰自然没有过多的资金支撑他爱好书画艺术,但是不甘落后的魏汝泉,竟然跑到同学家中借书学习,清闲时节便木棒、瓦片等,在自家门前的空地上专心致志地练字习画,以至于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为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系统学习了《书学导论》、《书法史略》《楷书浅鉴》、《行书浅鉴》、《草书浅鉴》和《古诗文选读》、《书法美学引论》等书籍,对书法、绘画艺术有了直观印象和更深了解,自此每天翰墨临池,寄情书海,笔耕不辍,书画艺术有了质的飞跃,作品开始逐渐走向市场并被大众认可,成了养家糊口的主要职业。

纵观魏汝泉的书法作品,他的隶书出自传统,但又不完全继承传统,风格独特极具庄重典雅之美,用笔千钧力透纸背,呈现笔划疏朗,安排错落,上下呼应,遒劲刚健,豪霸雄迈的艺术风格 他的行书作品犹如行云流水,满纸云烟,跳荡多变,锋起锋落,干净利落,笔笔惊艳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他的篆书既有取法高古的风范,又有法而不拘的洒脱,师古而不拘泥,拥有笔墨当随时代的进取动能,可谓心与笔相合,情与墨相融,形神兼备,再现笔墨魅力!他的楷书,用笔上很有心得体会,起笔藏露结合,行笔稳健,收笔迅疾,法度严谨,富有厚重之感,特别在点画安排和关系处理上,揖让有致顾盼生姿,彼此联系相互照应,可谓是端庄方正,神采奕奕,精气神十足充分展现出姿态造型之美。魏汝泉的绘画深受《芥子园画谱》的影响从模仿临摹到后来的单独创作,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学习钻研之路。记得在校期间,他根据语文课本内容的不同,能画出许多生动的配图。这个才艺授课老师留下深刻印象,他自此包揽了出黑板报的任务初中毕业以后,他曾经被村委安排去画宣传画。一段时期他的作品出现在大街小巷,由此也走上了以书画为生的人生之路

采访中魏汝泉告诉记者,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为了家庭生计,他曾经到陕西宝鸡、西安等地生活了近20年的时间,在那里他以写字、卖画、裱画为生。但是梦里萦绕还是自己的故乡,并无数次用画笔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深情,特别是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已经成为他魂牵梦萦的生命象征。一段时期,为了艺术创作,他也曾把身心融入自然,阅读万物,聆听天籁,与山水对话,和花鸟相恋,以此感悟生活的意义。他崇尚用写实的手法表达自然与人生的真谛,用写意的手法传递众皆心性,把真善美的意蕴传播出来,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因此他的作品融入中国传统写意的笔墨手法,再加以文人画的艺术表现形式,诗融于画,画成于诗,个性鲜明、画风俊秀怡人、诗意内蕴其中,曲径通幽,而为当下众多书画爱好者所追捧。比较典型的是他的写意牡丹作品,以墨的浓淡变化来凸显画面的立体感和明暗变化,将牡丹的鲜嫩欲滴的质感表现出来,给人一种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和愉悦感。实乃家居装饰、字画收藏之佳作。 

   对于书画装裱,魏汝泉也颇有研究,他说自己从小便跟着哥哥魏明德学习,始终认为“三分字画,七分装裱”,这也是书画装裱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所在。刚开始的时候,魏汝泉一直坚守传统装裱手艺,从喷水、刷浆糊、上背覆纸、刷平、揭画、裁剪、装框……他认真仔细,精益求精。因为这项看似简单的手工操作,其实蕴含着日积月累的经验和技能。每一刷、每一压、每一起无不彰显功力。有时候多一分力,可能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少一分力,则无法到位,可能会造成起皮、开裂等。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经他装裱的书画作品无论新旧总能“容光焕发”有些甚至“重获新生”。采访中魏汝泉感慨地说道,对于书画艺人来讲,最难的就是书画修复核心是:洗、揭、补、全。就像是“书画医生”一样,用一双妙手让残缺老旧字画再获新生。对自己来讲是一种锻炼。因为装裱工艺与书画艺术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这一点讲,一个好的装裱师,不仅要掌握书法、美术等方面知识,还需要在材料、裁剪比例等领域有一定研究。这几年经过探索,自己也小有收获。

   对于剪纸艺术,魏汝泉同样喜爱。采访中魏汝泉告诉记者: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由于剪纸作品质朴生动有趣,有独特艺术魅力,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在数十年的剪纸创作中,魏汝泉将剪纸与传统文化、乡土民俗融于一体,创作出很多深受大众喜爱的作品。如:十二生肖、一帆风顺、大吉大利、中国龙等等,由于作品主题鲜明、构思巧妙,不但反映风土民俗,还洋溢着浓浓的爱国之情,赢得了群众广泛赞誉。在现场记者看到他保存多年的剪纸作品深受触动。他感慨地说道:创作一幅好的作品,从构思到最后成形,有时候需要花费一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创作时间正因为如此,一张纸,一把刀,一叠一折,一剪一展,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无限的惊喜,这或许就是剪纸的独特魅力。现在魏汝泉一路走来,用手中那把精致的剪刀和一颗热爱剪纸艺术的慧心,剪开了自己的美丽人生路。

魏汝泉:老百姓身边的书画艺人

魏汝泉:老百姓身边的书画艺人

魏汝泉:老百姓身边的书画艺人

魏汝泉:老百姓身边的书画艺人

在采访中,让魏汝泉值得回味并引以为自豪的还是他的玻璃画艺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农民盛行玻璃画,在鲁中地区的家家户户几乎都有挂六扇屏、八扇屏的习俗,魏汝泉结合自己爱好木工、美术的特长,细心钻研,融合了中国画法,取得了成功。采访中魏汝泉告诉记者,玻璃画的内容大都蕴含了浓郁的民俗风情,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但是玻璃画是用油彩把图案反画在玻璃背面,画好以后玻璃正面就是一副完整的精美的图画。那么一幅幅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的玻璃画,其绘制过程又是怎样的呢?魏汝泉介绍说:玻璃画的制作大体归纳为四道工序,即画边、构图、上色和裱背。第一步画边并不复杂,只要根据玻璃和图案的大小,画一个合适的比例就可以了。第二步构图就比较难,因为画玻璃画所用的颜料是用油漆和油画颜料调和出来的,一旦画在玻璃上,就很难清洗掉,所以构图一定要准确,尽量一次成功。第三步即上色,这是玻璃画最难的一步。要想很好掌握玻璃画的技巧,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在纸上画最大的不同是,在玻璃上无论画什么图案,都得反着来,就是“反画正看”,尤其是有字的,书写就更难了。但魏汝泉画起玻璃画来,显得一点都不费劲,而且在关键的时候,他还用手掌、手指代替画笔,把颜料涂抹在玻璃上。由于玻璃画是从着色的另一面来欣赏,所以画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这一点,要先近后远,先浓后淡,先实后虚,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图案的不同艺术效果。第四步裱背,这比较简单,就是把画好的玻璃画垫上衬纸镶在相框内,或镶在衣柜上,挂在中堂上。由于玻璃画是人们装饰美化生活的理想艺术品。所以一幅好的玻璃画,会使厅堂高雅华贵,给人身临其境,无尽遐思的美感,因此着较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多年来魏汝泉凭借着孜孜以求不怕吃苦拼搏奉献的精神,从事玻璃画创作有200多幅,作品先后销往邹平、高青、桓台等地。现在随着时代发展玻璃画已经被中国画所代替了,但是那份情结却依然留存在魏汝泉的心中,终生难忘回味悠长

是啊,辛勤的付出换来的必将是甘美的收获。经过自身不断努力,魏汝泉已经在2007年便已经加入了中国书画家协会,2012年加入了淄博市老年书画学会,2015年加入了桓台县老干部书画协会。并于2021年7月1日在新城镇城东村自己的农家小院举办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个人书画作品联展”,期间展出了自己近年来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60多幅,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反响。

魏汝泉:老百姓身边的书画艺人

面对取得的成绩,已是77岁高龄的魏汝泉老人不为所惑,他喜欢用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来激励自己。愿他以此为契机,翰墨临池,笔耕不辍,寄情丹青,勇于进取,用饱蘸激情的笔墨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社会、无愧于自己的精品力作,为建设淄博文化大市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们相信他会一如既往做得更好!(淄博  高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