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高谦
高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146
  • 关注人气:2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淄博高谦《王村醋博物馆散记》

(2022-04-21 08:27:22)
标签:

图片

淄博高谦《王村醋博物馆散记》

淄博高谦《王村醋博物馆散记》

淄博高谦《王村醋博物馆散记》

淄博高谦《王村醋博物馆散记》

淄博高谦《王村醋博物馆散记》

淄博高谦《王村醋博物馆散记》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醋的作用不可小觑,它不仅是我们家庭必备调味品,而且还可以作为药用抑菌杀菌、止血解毒,同时也具有养生、保健、美容、生发、消除疲劳、醒酒等诸多功效......这是我在参观完王村醋博物馆得到的收获之一......

淄博高谦《王村醋博物馆散记》

淄博高谦《王村醋博物馆散记》

淄博高谦《王村醋博物馆散记》

2022年初春时节,我与韩复忠、边忠然老师一道在王村族谱委员会王宗岳会长的陪同下专程赴淄博市周村区参观完苏李村王氏宗祠以后,经过王育明老师引荐,我们乘车来到了王村镇兴华路99号原淄博市王村酿造厂参观学习。说实话,这几年因为工作关系我也去过不少地方,但是周村区王村镇却是第一次出行,况且这里的王村醋作为中华老字号闻名遐迩,制作工艺和过程我却闻所未闻,自然引起了我们一探究竟的浓厚兴趣。当车辆行驶到厂区门口,或许是办公设施没有装修的缘故,从外观看虽然朴实无华但却干净整洁。车辆停稳以后,我们下车跟着王育明老师的脚步,来到了二楼厂长办公室,突然一股浓郁的醋香直钻鼻孔,在办公室落座后这种感觉愈发强烈,原来是工作人员在用香醋经过加温后净化空气消毒杀菌......在惊奇之余,我站起来环顾四周,但见室内摆放整齐花草茂盛文化氛围非常浓厚。不会一会儿工夫,一位中等身材,理着短发,浓眉大眼,精神干练,年龄大约55岁左右的中年人走了进来,他就是王村醋的掌门人侯长胜。见面后我们相互握手,热情地打着招呼。他激动地说道: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接着便坐下来,同大家一边品茶,一边如数家珍般介绍起王村醋的历史文化,当说到博物馆荣获2019 世界结构大奖之小型项目奖等九项国际大奖的时候,侯总的言语中带着自豪与感慨......过了一会儿,他说道,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你们来了都是客人,我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带领你们好好参观一下博物馆,这样印象会更加直观一些。说着便拿起电话做了安排,不一会儿工夫,只见一名穿着工装、身材苗条的讲解员快步走了进来,她热情地引领着我们下楼后来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但见黄澄澄的墙体,小米般粗颗粒的土坯墙面,镶嵌着一些瓶瓶罐罐,入口处凹进去的“坛子”形状形成了天然的雨棚,也形成了立面上的视觉焦点,随之的半球形的大厅则将我们带入了奇妙的空间体验中。

资料介绍:博物馆由天津大学设计院设计,总建筑面积1590平方米。馆内分为序厅、王村醋历史与文化、醋酿房、传统酿造工坊、王村醋知识长廊、品鉴售卖厅六大板块。进入醋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博物馆的序厅,它以盛小米的粮仓为主调,由200吨耐火砖砌筑而成在半球形的大厅中,阳光透过穹顶照入室内,在地面投下醋坛子形状的影子,且坛子阴影形状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置身其中,仿佛在幽幽山谷回味绵长。或许这就是老子所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境界。在新奇和感慨之余,我们一行纷纷与讲解员合影留念,也算是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吧。接着我们迈着轻松的步履跟随讲解员的脚步,饶有兴趣地漫步二楼的王村醋历史与文化厅,但见内容丰富版面新颖的展板吸引了我与韩复忠、边忠然老师的目光,展板记述的是从大汶口酿酒拌醋开始,到北魏贾思勰编著的《齐民要术》的制醋之法,再到明嘉靖的《淄川县志》,详细阐述了王村醋源于龙山文化时代,兴于嘉靖,复兴于当代的历史进程。随着讲解员深入浅出的讲述,我认识到酒醋同源,甘者为酒,酸者为醋,“醋”字分解开为“酉(酒)廿一日”,寓意放久了的酒转化成醋,后来酿醋成为一种和酿酒并列的专门技艺。原来我国制醋历史源远流长,不仅有山西高粱醋、镇江大米醋,同时王村的小米醋等均位列我国三大食醋之一,特别是王村醋它依章丘小米为原料酿造而成含有丰富的碱性氨基酸、糖类物质、有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以其“香醇色淡、营养健康”等特色享誉省内外,随着了解的进一步深入,我知道了王村陈醋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汉的土鼓县时期。但是作为一个地方著名品牌的诞生、成熟、传播,广为人知,则是明清以来的六百余年。现在“王村醋”,已经不仅是一种百姓日常生活的调味品,而且它作为一种文化,已经广泛渗透在民众的日常生活、生产、娱乐、交际、语言、地名的每一处细节之中。

淄博高谦《王村醋博物馆散记》

淄博高谦《王村醋博物馆散记》

淄博高谦《王村醋博物馆散记》

淄博高谦《王村醋博物馆散记》

伴随着脚步一边前行,我在激动与感慨之余,一边收看博物馆两侧的图板介绍,期间看到:“王村醋”形成一种文化,向这一地区民俗渗透是经过数百年的演化逐步形成的资料介绍王村地区的方言中,与“醋”有关的不胜枚举。比如“拿酸作醋”,是说一个人不实在、不朴实、扭捏作态。“属王村醋的”,评价一个人清高作态、端大架子,与“拿酸作醋”有共同之处。类似的还有“酸酸气气”“酸不溜的”“酸的狗都不吃了”“酸的闻脏不得”等等。“吃了醋了”,是指一个人心胸狭窄,计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态度,进而挟嫌报复。这样的词语只有本地人意会,才能将意思领会淋漓尽致。类似延伸的还有“吃醋喝酱油”等。还有专门用于男女之间风流韵事的“争风吃醋”,并由此派生出一种民俗“忌讳”,在饭店吃饭要醋吃,不说吃醋,而说“来点忌讳”,直接把醋以“忌讳”代指之当然,更有意思的是在王村地区有一首广泛流传的童谣《光棍打杵》以醋入之。其中:光棍打杵,你在哪住?我在山后,山后有啥?黄瓜拌肉。给我点吃,我还不够。不够加盐,加盐齁咸。齁咸加醋,加醋饢酸......读后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回味深思颇有情趣。

在饮食方面,王村地区的饮食习惯每顿饭做菜几乎都要加醋,凉拌加醋,热炒也加醋。比如生大蒜加五香叶,用石臼捣为蒜泥,加王村醋拌和为蒜酱,蘸馒头或窝头吃,卷煎饼吃,那味道真叫个特别,如果再捣进煮熟了的新鲜鸡蛋,更是一绝,捣进一块白豆腐,那叫个“鸡刨豆腐”,酸辣中透着香,更是下饭的一道好菜。还有夏天吃凉汤(即凉面条,王村人吃面条叫“吃”),更是王村醋大显身手的机会。那面条须是手擀的好,用锅煮熟,捞出,放入一大半盆刚从井里打出的凉水里,拔得透凉,盛入饭碗,加切得细碎的胡萝卜咸菜,加调和好的麻汁,加用石头蒜臼子捣得粘稠的蒜泥,最后倒进足够的王村醋,一搅和,吃个三几碗,那真是大快朵颐......当然最有意思的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先生竟然与醋结缘,创作出《聊斋志异》的警世篇章。资料考证在蒲松龄当过30多年私塾先生的西铺毕家,至今有一首顺口溜在流传:“蒲先生,三顿饭,酸煎饼,两个半,葱炒豆腐醋和蒜”。这里的“醋和蒜”,指的就是用醋拌和的大蒜泥(“和”在此为动词,拌和之意)看后让我颇受启发。另外,醋的药用价值也被人们认可并得到广泛应用。据随行的讲解员介绍,早在两千余年前醋的药用价值就被我们的祖先发现,并被广泛临床应用。《本草纲目》记载醋能“消肿痛,杀邪毒,理诸药”。很多中医药方或以醋作引,或以醋制作。王村地区还有很多以醋治疗伤、痛、病的民间验方和习惯用法。比如治疗春天易发的“桃花癣”,治疗蜂子、蝎子蜇伤;过去夏天人们下地干活渴了,从井里打上生水,加入适当的醋喝了解渴,认为即可以消毒,口感又好;冬天,为预防感冒,用锅子烧开醋,满房间熏蒸,认为可以杀菌消毒。凉拌菜多加醋,认为可以不但改善口感,也可以消毒。喝醉了酒的人,让其喝醋,认为可以醒酒......听后让我在惊叹之余,真是改变了我的认知与思维。

此外醋在王村地区还有作为礼品走亲访友社会交际的功能。逢年过节礼尚往来,带几个醋(过去把一瓶醋叫一个醋)就是上等的好礼品。现在生产的营养醋更成为人们首选礼品。“航天英雄”杨利伟、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就曾品尝过华王公司酿造的营养醋。说起王村醋的品牌,这位讲解员自豪地说道:王村生产食醋已经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刚开始做醋的目的不是商品交换,而是自己食用。那时候可能几乎大多数农家都会酿造,把酿造好的成品装入缸盆随吃随取就可以了。后来,出现了以商品交换为目的酿造业户,那么这种液态的商品经营业户是如何与消费者交换的呢?从图板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大约在清朝中叶的很长一个时期,经营业户的经营方式是用陶制的容器(坛子等口小肚大的容器)和竹制的容器(油篓、酒篓)肩挑车推下乡叫卖为主。消费者则随便用碗、缶、盆、罐等容器“打”回家即可。因为那时候玻璃容器凤毛麟角,塑料容器闻所未闻,只有陶制容器。不过王村醋作为一种商品,早在清朝中期就已经开始在包装上下功夫了。

王村醋的包装在中国同行业的包装史上可能是独居特色的。它用博山八陡镇的一种陶制瓶子(其实“瓶子”的称谓并不符实,是百姓约定俗成的名称。这种“瓶子”的侧面图为口小腚小肚大的菱形,称小坛子更合适些。见照片。)一瓶罐装三市斤(十六两制),为运输方便,每四瓶用高粱秸杆和麻绳捆扎一提,这样便于驴驮人挑,运往外地销售。每个石瓶上贴上标有字号名称的红纸,相当于后来的商标。当地百姓称之为“石瓶”,“石瓶”瓶壁很厚,不易打碎,可以反复回收使用。即使打碎了瓶子,由于瓶子嘴为直径十来厘米的陶圈,非常结实不易打碎,过去可以经常在庄稼地里见到这种石瓶嘴子,所以,在王村一带有一句歇后语“八陡瓶子——好嘴”。是形容某人夸夸其谈,油嘴滑舌。这种“石瓶”的封口包装本来是个难题,但也被王村醋字号的大师傅们巧妙地解决了。起初,可能是用棉花、纸质之类的柔软物质塞在瓶口里以防醋液外溢,但这种办法既不安全也不卫生。后来发明了用清明节当天播种的高粱秸杆串起来,用刀子削成与瓶口内径同样大小的圆盖塞入,再粘贴上硬纸封死,这种封瓶方式竟然做到“滴水不漏”,一直延续了上百年。 王村醋业的兴旺发达,以至于带动起了博山八陡镇的专门制作王村醋石瓶的行业。博山八陡出产陶瓷原料,王村酿造业的发达给这里的窑户们提供了新产品契机,有几家窑户专门烧制醋瓶。那时候,民间百姓从八陡装上空瓶子运到王村为作坊提供瓶子,再从王村装上醋瓶运回博山供应市场。一直到1960年,王村醋的包装才彻底用玻璃瓶代替。一般每瓶一市斤装(公制),贴有注册商标。那时“国营王村酿造厂”的食醋注册商标为“拖拉机牌”。这个牌子使用到1980年初期后来又改名为“华王”,一直使用到现在。

当我们走到第六部分《小米醋—长寿之饮》的展板面前,一张张神采奕奕精神矍铄面色红润长寿老人的照片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原来我们已经进入吃醋养生的时代截止到2017年12月,王村镇90岁以上的老人多达202位之多,应该说这与当地环境和食醋是分不开的。科学研究老年人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肠胃功能渐渐老化,肠胃蠕动能力也在退化,对很多食物都无法消化和吸收,甚至会因此而造成营养不良。在这种情况下,经常喝一些醋,有助于增强肠胃功能,刺激胃酸分泌提高自身食欲。除此之外,老年人多食醋能够保护肠道,降低肠道素对肠道的影响杀灭肠道细菌和病菌,预防肠道感染。降低食物的油腻感还能够保护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在为老年人身体补充营养素的同时,也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口腹之欲其次从减少疾病的角度来考虑的话,吃醋确实能够达到长寿的效果,有益老年人身体健康。期间在出行过程中,我们还参观了中华老字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村醋的制作过程,但见一个个黑色的大缸整齐划一的排列在二楼的工作间,身着工装忙碌的工人正在紧张有序的工作着。据随行的讲解员介绍:酿醋要装米、散热、入缸、发酵、翻搅、过滤等需要十几道工序才会酿造成功,手工酿造工序比较繁琐,因此吃醋需要一年以后的事了。我听后频频点头,也算是填补了我对酿醋知识一无所知的空白!

在参观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最后一站来到了品鉴售卖厅,这里热情好客的工作人员特意为我们参观游览的顾客备有养生醋用以品尝。只见他们将各种醋倒在纸杯当中,一一让我们逐一品尝,其中有蜂蜜醋、苹果醋,更有原汁原味的陈醋等,对于这次开启味蕾的盛宴,我自是不会错过。于是将一杯添加了蜂蜜的小米醋饮入口中,酸酸甜甜清爽可口,真是回味悠长是啊一口醋,浸透了意味,风化了美食,渲染了情景,真是印象深刻终生难忘。期间我还了解到我的吃的食用醋大都3度、4度左右,当然最浓的有8度、9度陈醋,可做醋泡蛋、醋泡花生、醋泡黄豆、醋泡黑豆等。期间热情好客的王育明老师作为周村人给我们每人带上两箱食醋,以表达自己的深情厚谊,对此我们表示感谢。

是啊,短短个小时的时间,我们饶有兴趣地参观了王村醋展馆的全部内容和各式各样的展品,可以说在惊奇、震撼的同时,触发心灵感受颇深,博物馆以详实可信的历史资料和实物,将小米醋诞生以来,数千年发展演化的历史过程以活态的形式展示出来,旨在保护、传承、发扬王村醋酿造文化,使之不被埋没失传......从这一点讲,半天的时间虽然步履匆匆忙碌劳累,但是总感到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在车辆即将返回的时候,掌门人候长胜向我们表示:王村醋未来将继续秉承“优质、健康、养生、安全”的经营理念,做专做精做细小米醋,传承老字号匠心精神,守正创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光彩。

我们相信他们会做得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