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高谦随笔《花样窝窝头》

标签:
图片 |
清闲时节,我把煮熟的地瓜揉进了玉米面里面,一边看着电视,一边用电热锅蒸了一锅窝窝头,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对我的手艺赞不绝口,不料却引发了我的沉思......
说起窝窝头,相比大家并不陌生。在困难时期它是穷苦人家填饱肚子的食物。一段时期以来也曾经作为忆苦饭让受教育者食用,所以每当我看到窝窝头总会勾起那段生活艰辛的记忆。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出生在鲁中地区的一个偏僻农村,由于受落后生产力的影响,从我记事起家中缺衣少食,细粮更是少得可怜。印象中一日三餐玉米面窝窝头(有时候掺杂着野菜)几乎成了主食。由于我是家中排行老小的缘故,同哥哥姐姐相比,生活稍微殷实一点,十天半月最多吃一顿黑面馒头罢了。印象中即使是刚出锅的窝窝头也是坚硬的,冷却以后那就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到了夏天,每当放学后,我们便把书包往家中一放,如同放飞的小鸟,蹦蹦跳跳来到了广阔的田野去打猪草、做游戏,此时每个小朋友的手里,时常是拿着一个坚硬的、黑黑的窝窝头,就着萝卜咸菜,急匆匆地来到了田间地头,窝窝头也就基本消灭光了。那个时候哪一个小朋友的手里,要是吃一个黑面馒头,可就成了我们的羡慕对象,自是受到众星捧月的簇拥。当然最终的结果就是要把黑面馒头贡献出来,小朋友们你吃一小块,我吃一小块,三下五除二大家很快分享完毕。当然拥有黑面馒头的小朋友不仅心理上得到极大满足,而且一家人都会主动帮着他拔野菜,不一会儿工夫提篮里面便会盛得满满的,于是一家人唱着“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的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歌曲高高兴兴回到了家中。
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全面实行,农村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的饮食也开始回归自然了,大家在吃饱吃好的基础上,又考虑起科学养生和延年益寿来,开始讲究营养的全面性和互补性,懂得了吃五谷杂粮的重要性。于是玉米、小米、黄豆等这些健康的粗粮食品,各式各样的蔬菜窝窝头、花样窝窝头反倒成了大家饭桌上的香饽饽。真是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特别是到了超市或宾馆酒店,粗粮窝窝头做得精巧,花样繁多,精工细作,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好吃又好看,又成了香喷喷的抢手货了。
由此我联想到:过去吃窝窝头人们是不得已而为之,是穷困潦倒的无奈之举,现在吃窝窝头是养生保健,饮食时尚的反映。或许从吃窝窝头这一件平凡的小事,可以见证了人们吃不饱、吃得饱、吃得好的历史进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