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国情国力
中国国情国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462
  • 关注人气:1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5年01月总第384期:

(2025-03-21 14:53:45)
分类: 卷首语
健全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

王杰秀
社会治理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多元参与是社会治理的核心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健全和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推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根本举措。
一是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与最大优势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条根本经验,便是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关键在于加强和完善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党组织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能够通过价值引领和组织嵌入,将多元主体凝聚起来,打破各主体间的壁垒,以非科层化方式推进跨组织协同,促进彼此间的沟通、协作与配合,形成党建引领、各方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集中统一领导和分散有效赋权的有机结合,实现优化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水平、促进活力与秩序有机统一的目标。要在持续强化党的领导过程中,与时俱进地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二是有效发挥多元主体作用。不同参与主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多元主体优势互补、协同共治。重点是发挥好以下几类主体的作用。其一,有效发挥政府作用。政府作为法规政策的制定者、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二,有效发挥群团组织作用。群团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在促进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协作协调、互促互补互融中大有作为。其三,有效发挥企事业单位作用。我国企事业单位数量庞大、职工人数众多,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其内部有效治理更是社会治理的基础与保障。其四,有效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社会组织面广量大,已广泛且深度融入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是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五,有效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其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这一社会治理最重要主体的作用。以人民为中心既要坚持治理为了人民,也要坚持治理依靠人民。既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民有所需我有所为,又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是持续提升科技支撑水平。当下,人类社会已全面迈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所蕴含的“连接”与“赋能”核心价值,使其能够为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具体体现在以下关键层面。其一,为多元主体赋能。依托信息技术,实现数据的共享以及深度的大数据分析,精准了解社会公众的需求,实时监测和预警社会治理中的风险,为多元主体提供精准服务方向,推动多元主体在数据驱动下科学决策。其二,促进多元主体“连接”。构建多元主体在线沟通平台,为多元共治搭建“桥梁”,促进治理共同体建设。其三,推动社会治理理念的深度革新,以及多元主体参与流程与方式的重塑。面对信息技术给社会治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需着力破解系统整合不够、部门信息壁垒、基层负担过重等难题,防范可能出现的信息安全隐患、数字鸿沟扩大等问题。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原则,扬长避短,让信息技术为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强有力支撑。
四是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基层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在社会治理中占据关键地位。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通过基层得以体现,健全多元参与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基层。因此,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沉,将更多资源、服务以及管理向社区倾斜,完善以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统筹协调体制,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实现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作用,特别是要让居民群众切实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让基层治理真正成为社会治理的活力源泉和创新前沿。
(作者系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会长,浙江工商大学社会政策研究院院长、教授)
DOI:10.13561/j.cnki.zggqgl.2025.01.001 编辑:张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