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总第365期:王一鸣:恢复和扩大消费要创新思路
(2023-07-24 16:55:01)| 分类: 卷首语 |
恢复和扩大消费要创新思路
王一鸣
今年以来,我国消费需求加快恢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一季度,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回升至66.6%,较去年全年提高33.8个百分点,成为经济恢复的主要驱动力。但消费回升仍是恢复性的。前5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主要是去年基数较低,若剔除基数影响,两年复合同比增速仅为3.8%。消费恢复仍不平衡,服务消费恢复较快,家电、家装材料等耐用品消费仍然疲弱。当前,需求不足是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全球经济低迷、外需扩张放缓,我国经济运行好转必须更多依靠扩大内需。而随着扩大投资的空间收窄和投资增幅难有明显提升,恢复和扩大消费对扩大内需和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就更为重要和紧迫。应该看到,恢复和扩大消费仍面临多方面因素制约。一是居民收入预期和消费信心不足。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3.8%,低于4.5%的经济增速。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虽比上季度增加0.5个百分点,但占比仍仅为23.2%。二是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尚未修复。三年疫情冲击严重影响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居民消费更趋谨慎,预防性储蓄增加,今年一季度居民存款新增9.9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居民新增存款的一半。三是居民消费仍受到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影响。家电、家具、家装材料等居住类消费在消费中占比接近10%。今年前5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0.9%,导致居住类商品消费持续走弱。此外,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对消费的中长期影响与制约消费恢复的短期因素相互叠加,对扩大消费形成新的挑战。扩大内需重在扩大消费需求。过去一个时期,扩大内需多以扩大投资需求为主,并形成了一整套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扩大投资的政策框架,但扩大消费的手段和政策工具较为有限。我国是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城镇人口超过欧洲总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美国总人口。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就要把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创新政策工具,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体制机制,把被抑制的消费潜力释放出来。第一,着力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主渠道,也是中低收入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要继续优化助企纾困政策,加大财政政策对小微企业的纾困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帮助小微企业恢复元气,创造和扩大就业岗位,并通过扩大公共服务支出,提高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第二,放松对中高端商品和服务消费的限制。中高收入群体是购房买车、教育医疗、休闲旅游等中高端商品和服务消费的主力军,也是引领消费结构升级的中坚力量,对扩大消费的支撑作用最强。要创新思路,通过扩大路网、修建立体停车场而不是限购来缓解交通拥堵压力,促进扩大汽车消费,同时增加中高端教育、医疗等服务供给,满足中高收入群体多层次消费需求。第三,恢复和扩大居住类消费。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在供给端加大对优质头部房企的融资支持十分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在需求端加快市场恢复。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放宽放松限购措施,并适当降低按揭贷款利率,推动房地产市场销售回暖。第四,以改革创新激活潜在消费需求。加快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打通农民工在城镇落户通道,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激活这部分人群的巨大消费潜能。总之,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政策重点,充分释放我国
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并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DOI:10.13561/j.cnki.zggqgl.2023.06.001
编辑:张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