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的“双百”不值得追求
(2020-01-06 10:47:35)
小学低年级的“双百”不值得追求
本周就进行期末考试了。最近两周里,学生一直在进行紧张的复习。小学低年级的老师往往要求学生要考出“双百分”。为了“双百”,老师加大了“练习”的力度,一天一张“卷子”,家长更是关心有加,以避免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自己加班辅导,给孩子报班辅导,学生忙得脚不沾地,苦不堪言。有的家长还对孩子许诺:“得了100分就给奖金”,“得了双百就发大红包”。期末考试只是对低年级学生一个学期学习成果、并且只是对记忆成果的一次检查,如果考了100分,也只能说明学生的记忆力比较好,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其实。考了“双百”,也不能表明学生的知识体系就没有漏洞,更不能表明学生对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喜欢和着迷。所以,有的家长已经在思考:在小学低年级考“双百”的孩子能走多远?能保证在中段、高段也得“双百”吗?能顺利地在高考中取得占总分80%以上的成绩(600分)吗?
早在1984年5月2日,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教授在和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同学们座谈时说:“考试,只是考一个人的记忆力,考的是运算技巧。这并不是学习的重点,学习的重点是培养能力。”他劝大家:不要追求考试100分;真正的学习是培养自己在没有‘路牌’的地方也可以走路的能力,最后能走出来。这才是学习的最本质的东西。
1985年6月15日,华人数学大师陈省身为中科大少年班题词就是:“不要考第一”。不要考100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认为,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废掉的是孩子学习的激情和创造力。
科学家们的这些话,就充分说明,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在一、二年级不要追求考“双百”,因为考“双百”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太得不偿失了。
这也许又应验了一句古话:“有得就有失”。如果逼着学生(孩子)在一、二年级考得了“双百”,赢在了起跑线上,但是,学生体验到的是死记硬背的枯燥无味,往往就容易失去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因为他没有体验和感受到学科知识的魅力;如果学生(孩子)没有拼时间、拼体力去死扣课本,没有考得“双百”,但是学生得到的可能是兴味无穷的阅读、游戏和实践活动,养成了良好的阅读、思考和动手的习惯,而这些正是学生今后成就大学问的“真本领”。
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分数和利益面前,在学生的终身发展面前,需要三思而行地进行选择:对学生的成绩有要求但是不极端、不过分,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面。要相信学生,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有着不竭的发展和进步的能力,只要人品出不了问题,其学业成绩就有追上来的那一天。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还都非常稚嫩,千万不要因为要求学生考“双百”,而把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对书籍的好奇心给“磨”没了,甚至牺牲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如果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读课外书籍书有兴趣,这样的“双百”才值得追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