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言语和思维的发生之源——读《维果斯基》(四)
(2015-06-19 11:04:34)
标签:
转载 |
言语和思维的发生之源
——读《维果斯基》(四)
维果斯基认为,思维和言语的进展是两条不同的线,有时并进有时相交,但总是会分开,这种规律对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都是适用的!
苛勒通过类人猿、黑猩猩的动物实验证明,初期智力和言语没有关系。类人猿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也会迂回曲折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出和人类同样类型的智力行为,却没有语言,缺乏意象,所以致使他们连最起码的文化发展也无法达到。不过黑猩猩也会发出言辞,通过打手势、变化脸部表情、发嗓音,只是只能表示各种欲望和主观心态,也就是说表达情感,包括一些社会情绪,只是不表示任何客观的东西。但这还不是冯特说的人类言语发展过程中的第一阶段——示意性手势,唯有示意性手势才是从纯粹的情绪性表达转向客观语言的的重要一步。这中间的一步,是怎样的机制呢?
耶基斯对黑猩猩的智力研究中发现,黑猩猩身上有高级观念,处于3岁以下儿童的智力水平,但并没有拿出什么证据来!通过实验,他发现黑猩猩要能够使用工具来达到目标,必须同时看见工具和目标,否则智力就无法起作用!他还发现黑猩猩具有和人类一样的发声器官,功能一样完好,却不具有人类意义上的言语,认为黑猩猩缺乏的只是模仿声音的倾向。他们的模仿依赖于视觉的刺激,能够模仿行为,不能模仿声音。
维果斯基认为,以上动物实验,证明动物的行为与言语无关!这是不是表明了人之初的思维也与言语无关?由此表明思维发展和言语发展是两条线路?
维果斯基假设实验,黑猩猩是否能够学会机能性语言,也就是说表达不用语言材料、不用声音的语言,比如手势、唇语等动作表达意思!
维果斯基对以上两个人的实验作了一个总结:我们所知道的并不是黑猩猩具有高级观念,而是在某些条件下它们能够制作简单的工具和求助迂回的方法,这些条件包括一种完全可以看得见的、非常明确的情境。面对能够同时看到的工具和目标时,顿悟发现方法,一旦不是遇到这种情境,就变成纯粹的、简单的尝试——错误方法。发现言语,在任何情境里都不可能由某种视觉体系决定,它需要一种不同类别的智力操作,而黑猩猩的活动范围里,根本没有这样的操作迹象存在。无此,黑猩猩即使有鹦鹉的天赋,也不能获得言语。
从动物的实验中,维果斯基认为要明白三点:声音的产生和情感性手势是一致的,人类的言语起源于这种表述性发生反应;动物身上的情绪反应,因情绪反应的发声,无法使得智力操作同时进行;动物的情绪性释放语言,同智力反应无关、也就是同思维无关,或说只是一种本能的东西。
由此,维果斯基得出:思维与语言具有不同的发生学根源,沿着不同路线发展,彼此独立。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明确的和不变的,所以在思维和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思维发展有前语言阶段,语言发展有前智力阶段!
苛勒的动物实验经过改进在婴儿的身上实施,也得出初期的智力反应不依赖于言语!而同时维果斯基又指出儿童的牙牙学语、哭叫甚至说出的最初的词语,很明显是与思维没有关系的!维果斯基提出此点,是为了证明思维和语言发展的两条路线!
接着,维果斯基提出研究发现,言语的社交功能在第一年里就已经很明显!也就是早早生命的第三周里,就可以看到婴儿对人类发音首次作出的特别的社交反应!亦或是哭声、含糊不清的说话声、动作等等都是在儿童生命的最初几个月里就可以看到的社交手段。这是为了证明维果斯基自身所提出的“从社会到个人”?或者说维果斯基是从这个意义上论述的“从社会到个人”?
言语有前智力阶段,从斯特恩发现的那个瞬间之后进入智力阶段!言语和思维发展的两条线汇合在一起,思维变成了言语的东西,而言语则成了理性的东西。
从动物到婴儿,再到内部言语的探究,维果斯基重点还在于阐述内部言语是由自我中心言语转换过来!当然他也回顾了在历史中的关乎此的研究点滴,首先是很多人都认为思维就是抑制的无声言语。华生——其中的一个,认为儿童的言语组织是从有声到低语再到内部言语,又或假设这三者是同时发展的!维果斯基则认为这是机械的表面的,内部言语怎么能是降低言语的可听度来发展的呢?由此来批判华生的“低语作为内外言语的转换”!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有很大的不同,机能上一个是外部适应,一个是内部适应,结构上,后者极其简洁性,由此来批判花生的“同时发展”?这似乎有些勉强。
通过皮亚杰的自我中心言语探究,维果斯基找到了比“低语”更“恰当”的内外言语中介!因为维果斯基更肯定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这是内部结构的发展和变化!维果斯基认为言语一开始就是有声的,也就是原始的。慢慢言语除了伴随活动的作用及表述功能和释放功能之外,开始有了策划的功能,它自然转化为思维!
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幼稚的心理”,儿童对自己身体和周围事物有了物理特性经验,我想一定是皮亚杰所说的形成永久客体的阶段,使用工具发展经验,也就是说前面动物实验中的早期实际智力行为阶段。语法发展先于逻辑,儿童较迟学会他们使用的言语形式相一致的心理运算,这意味着外部言语的逐步内化过程;其二是有了外部符号的自我中心言语阶段,也就是说皮亚杰的象征性和信号功能阶段!
第四阶段就是内部生长阶段,对应着皮亚杰的运算阶段?
我认为,维果斯基论说的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的逐步内化,是试图表明言语发展是从社会到个体的印象,我觉得并没有厘清其发展机制,亦或说并不是从内部发生的角度来阐述其发展过程的。内部言语是随着社会功能和自我功能的分化由外而内转化的!由此,言语结构成为思维的基本结构!由此,思维发展就由语言工具和社会文化经历所决定!维果斯基驶入论定言语发展决定思维发展!言语思维并不是天生的,是由历史文化的过程决定!
维果斯基的探讨更宏观?当然,不管是行为,思维还是言语,当然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之下,受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支配!这是一个基本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言语是怎样的发展过程呢?每个过程又是怎样的机制呢?
语言是最终的家园,思维最终得语言来呈现,就横向来看,言语和思维的关系如何?是谁决定谁的关系?还是彼此相携发展的关系?就纵向来看呢?
维果斯基都有自己的探讨:横向来看,言语发展决定思维发展,纵向来看,言语和思维有各自的发展路线,并行有汇合!对此论述,直觉上我只是还没有一种真实的、彻底的论证满足,有待续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