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牛图”带给我的思考
刚刚看完中央台的《小崔说事》,河北石家庄的鹿泉一中的韩爱学校长拿出了一幅图,讲了“鱼牛图”的故事,想想我们以前的传统课堂,不知创造了多少副“鱼牛图”。
这幅图的意思是一只青蛙老师向一条鱼学生讲解牛的知识,告诉鱼牛吃草,头上长有两只犄角,有四条腿,背上有斑点。而在鱼学生的理解里牛是具有鱼的外观形状的一头牛了,这就是“鱼牛图”,这个故事很令人深省。
想想现在的课堂,我们就像那只青蛙,而鱼就是我们的学生,我们在给学生讲何谓牛时,经过学生的理解后又出现了多少副“鱼牛图”。是因为教师讲时没有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生本身的基础能力,所以会出现讲N次遍的知识还是错的现象。当时的我们很不理解,还把原因归咎于学生太笨了。记得以前的我每次考完试进行评讲试卷时经常说的一句话:讲了一万遍了,记也应该记住了吧!可学生还是错。现在我明白了,教师总认为自己付出了很多,肯定会有收获,可这种包办式的付出与收获是不成正比例的,是因为这种课堂学生没有参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对教师的千锤百炼的语言不感兴趣。而我们现在的自主性的课堂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课堂上学生的自主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学生之间的语言是相通容易理解的,他们用自己的语言相互诠释着相互学习着,学生在这种课堂下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学习的快乐,学生哪还有不愿学学不会的道理?
自主性课堂就是他们发现问题的阵地,是解决问题的阵地,是学习的阵地,这种课堂学习效率高,是因为学生参与、经历、讨论得到的知识是永远忘不了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