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 |
2015年春,游成都、九寨沟、黄龙。成都的蜀九香特别的辣,武侯祠“攻心联”特别温暖,悉心仰读“攻心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此联太有名气,是晚清赵藩所写。我在南阳武侯祠也看到过这副对联,印象深刻,此联是对诸葛亮“七擒孟获”高度认同和歌颂。
赵藩履历,有十余年,在四川为官。作为外省人入蜀作官,赵藩对蜀人有着不一样的深刻见解。
这幅攻心联,再配上一句俗语: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难治”。
蜀地令人深思!
赵藩写这副对联,有一段故事: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官宦世家出身的岑(cén)春煊出任四川总督。这时的四川,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北方的义和团运动失败后,部分成员分散潜入四川,很快与四川原有的会党结合起来,揭竿而起。义和团起义遍及四川数十州县,打教堂、杀教士,驱逐洋人,痛惩清军,攻打县城,包围省城成都。
岑春煊到成都面临如此局面,派重兵围剿起义军,将四川义和团运动镇压下去。
看到杀人太多,在四川署理盐茶道的赵藩,心怀不满。
但是赵藩曾经做过岑春煊父亲岑毓英在云贵总督任内的师爷,且是岑春煊的启蒙老师。自己又是岑春煊的属下,不便直言规劝进谏。
赵藩思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总结了历史上治蜀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写成这副对联。之后,赵藩令人铭刻成匾,披红挂彩,敲锣打鼓,抬着联匾,特意绕道总督府,送往郊外武侯祠内悬挂。
赵藩如此渲染,意在能够让岑春煊看到此联,有所醒悟。遗憾的是,岑春煊并没有注意到这副对联,照旧杀伐无度。
赵藩见此,又想出一个办法。第二年春天,赵藩出帖请岑春煊到武侯祠赴宴。借岑春煊观看此联之机,当面点破撰写此对联本意。岑春煊大为恼火,将赵藩降职调任永宁道。
不久,岑春煊转督两广,他仍用治蜀之法治理两广,遭到两广民众的强烈反对。加之统治集团内部派系斗争,岑春煊受到袁世凯和端方合谋陷害,他们伪造岑春煊与康有为合影的照片,诬他暗通新党,慈嬉大怒,将岑春煊削职为民。
经此打击,岑春煊方对老师对联的深刻含义有所领悟。宣统三年(1911年),岑春煊被重新起用到四川平息保路风潮。此时的岑春煊审时度势,面对势如烈火的起义和重重内部矛盾,“决计奉身而退”,在赴四川途中,除髯易服,去了上海,避免了他前任端方被起义军杀头的可悲下场。
1958年正直轰轰烈烈的DYJ激流勇进中,毛主席亲临成都武侯祠,是参观?还是自问?还是反思?毛主席的内心深处怎么想的?谁能知道?
毛主席站在这副对联前,凝视良久,看得极为仔细。直到晚年,他还提醒四川省委书记,好好读一读这副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