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的贫民与西医院

(2015-03-09 15:14:53)
标签:

杂谈

#每日医疗社会史#清末西医院的无奈:自伯驾在广州新豆栏开设医局以来,西医始大规模进入中国,但是清代上层社会对西医采取了不信任的态度,而贫民却较为热衷,不是贫民更有开放精神,而是因为基督教医院往往对贫民施以免费治疗。当时甚至传出“膏粱之体不合西药”的谬论。

西医刚入中国,中国上层社会普遍对其不信任,一则是观其外科手术,狰狞可怖,以至于讹传为西医对任何人均要施以手术。二则观其医理,与习惯的阴阳六气观念大相径庭,难以接受。三则是出于对西人的反感。后来义和团时期所谓传教士“剖割小儿合药”的谣言就是根基于反感、不了解和以讹传讹上。因为目睹过西医人体标本,再加上本国史上屡有以小儿身体行巫术的传统,故演变出这样的传闻。

当时上层社会有病还是延请国医,有的人即便看西医,也是偷偷摸摸。比如林则徐就因为疝气求诊于伯驾,但是却不肯亲身屈就,而是派仆人前往,理由是疝气涉及私密部位,不应为外人观看。其实根本原因大约就在于怕外界知晓。伯驾为其开出疝气带,林则徐使用有效。但是却一直未曾外泄。我们还是通过伯驾等人的记述才知道此事。林则徐临死前曾大喊“星斗南,星斗南!”身边人均茫然不知何意,其实应该是“新豆栏”,即伯驾医院所在地,林则徐是希望伯驾能来为其力挽狂澜。

与上层社会的敬而远之相反,贫民对西医院较为热衷,这不是说他们更具有开放精神,而是因为西医院可以提供更为廉价甚至免费的治疗,大批贫民因此得活。《皇朝经世文统编》卷99《格物部五·医学》证明了这个现象:“试观穷苦无聊之辈,偶被病魔所扰,无力延医,必匍匐赴西人所设医院中乞其施诊,苟不至于大剧,未有不克日告痊者。使谓穷苦者果能瘳,而富贵者恐无效,天下有是理乎?”当时社会上流传这样的思想,即富贵人适合中医,贫贱人适合西医:“治膏粱之体,中医所长;而治藜藿之躯,乃西医所长,何则?膏粱之体,攻伐难胜,必致变端百出,藜藿之躯,病邪一去,精神渐可复元也。”(《皇朝经世文统编》卷99《格物部·医学·中西医学异同考》)

这是西医传入中国早期的状况,到了清末,西医已经在中国站稳脚跟,那时无论贫富都延请西医,而西医成分也逐渐复杂,除了传教士之外,还有了世俗的专业医师,而他们的费用则并不便宜,甚至远远超出国医,但是此时西医的名声已经鹊起,所以并不愁没有饭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