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以下介绍冯修齐《桑间野合画像砖考释》的主要观点:桑树在古代男女性爱中扮演特殊角色,往往是男女恋爱乃至交媾的场合。他列举了如下史料:
《楚辞·夭问》:“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于台桑?”所论即大禹和涂山氏女在台桑之地结合成夫妻的传说。
《史记·孔子世家》:“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史记索引》引干宝《三日记》:“微在生孔子空桑之地。”
《诗经·郎风·桑中》云:“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
《墨子·明鬼》:“燕之有祖,当齐之社稷,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梦也,此男女之所属而观也。”即是说燕国之有祖泽,犹如齐国的社稷、宋国的桑林、楚国的云梦一样,这都是男女聚会的大场所。
《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颜师古注曰:“阻者,言其隐阸得肆淫僻之情也。”
桑林为何会成为男女幽会的地点?大概原因有如下几个:
第一,
第二,
第三,
http://ww3/large/b36f5f00tw1epi15dnagcj20eu0hsq5k.jpg
桑树=纺织=女性,所以这里成为男女幽会地点的代名词也就不奇怪了。所以所谓孔子野合所生也好,《陌上桑》将环境设置为桑林也好,都是当时生殖文化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