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有感和松丹

(2018-04-22 21:04:57)

读《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有感

     以前,在我的概念里,教室就是教授知识的场所,它就在那里,没有生命。但当我读了《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后,对教室这个词语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教室也是可以“长大”的,而且只有“长大”了的教室,它才是完美的。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31个个性化的教室,并讲述了几十个精彩的故事,故事之所以精彩,是因为故事中孩子们所创造的奇迹用我们传统的思维是难以想象的到的,为什么那些孩子能够创造奇迹呢?因为他们所在的教室,和我门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中的教室不只是书本知识的传授地,它还是孩子们的另外一个“家”。一个人三观的形成中,生活中的家和学校这个“家”对其影响是最大的,那么我们怎么去培养他们去形成自己的三观呢?朱永新教授说过:“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学生成为他自己。”我的理解就是,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在孩子三观的形成之前,没有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分别,只是他们对外界事物表达出不同的看法,而在大人的三观里,有的孩子是对的,有的孩子是错的。如果我们认为是错的,就直接告诉那个孩子你错了,可能我们觉得自己这样做是对的,但是无形中你已经去改变了他的观念,对他的三观的形成造成了影响,有可能会泯灭了他们的创造性。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引导,根据他们的特质,去用合理的方式使他更好的发展,也许大家会说,这样的课堂,那还是课堂吗?这个教室要承载多少内容啊!这就是本书中所说的“能够成长的教室”了。雷夫老师说过:“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要打造一个这样的教室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们痴迷于教育,更需要有创造性的活动,要善于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和特质,找到一系列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教室里不仅学到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使身心、人格得到健康发展。这样我们才能守住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为他们插上未来能够翱翔天空的翅膀,为他们未来能够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奇迹创造条件。

    开始的时候,我曾经有这样的疑问:我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师能够创造这样的教室吗?读完这本书后,我有了答案。

    谁都想创造出一个完美的教室,但完美没有一个终点,正如许新海博士所说 “完美永远是一种朝向”,亦如朱永新教授所说“做,就对了。”新教育是“行”的教育,只有朝向,没有终点,让我们一起朝向完美前行,让我们再一次上路。我们要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我们终会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会长大的教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