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调皮好动”的孩子 ——我的教育案例 卢裕美

(2018-01-14 10:16:13)

“调皮好动的孩子                    

                  ——我的教育案例

                                     卢裕美

每个班上总有那么一个好动、调皮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常常让老师们感到头疼。今年的预备4班,又来一个很好动的孩子——小陈小朋友。其实好动孩子的表现大致都一样,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激动,难以持久性地集中注意力;无监督时难以有始有终地完成任务;常常一件事未做完又做另一件事;在课堂上也经常不遵守纪律,如爱做小动作或离开座位;注意力不集中,老师提醒就好一点,但当老师一不注意他又玩开了。在户外活动时常常不遵从老师安排的游戏内容或规则,常常未加思索就开始行动;爱招惹同学,有时还搞恶作剧。我们班的小陈小朋友就是这种典型好动的孩子。

针对小陈小朋友的情况,我们一般采用的教育方式都是提出批评,或者给他讲为什么不能这样做的原因。他再重犯时,批评可能就更加严厉,这样在老师的威严压迫下有时有所收敛,对老师的批评他会承认自己的不对,也有悔改的态度,但一转身刚刚给老师的承诺就全都忘了。于是我们对小陈采取了另外一系列的措施,如害怕他捣乱时时刻刻监督着,不给小陈小朋友放松的机会;担心好动的他在课堂影响别的孩子编排座位时让他靠边坐;担心他做不好事情不给机会他做小组长,而且还规定不守纪律不能到户外活动玩游戏,看到他的一点点进步马上表扬肯定,但是这些措施对于小陈小朋友来说效果都不明显,小陈还是那么好动,在我们的心中还是调皮的孩子,甚至给他贴上“多动症”的标签。

 从对小陈的教育中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发现我们所采取的教育方式都是压迫、控制多,这也是我们现在教育存在的一个很大误区,孩子不听话时大多数都是采用老师的权威对孩子进行教育比较多,而没有从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在反思的同时我们决定改变对小陈小朋友的教育方式。

一、在心里接受他。

心里接受他首先是改变对他的看法,去掉“多动症”的标签,淡化他好动的性格,让他从心里感觉到老师喜欢他、接受他,而不是排斥他。并用积极的行动改变他;如多提醒、平时耐心地与他交流,多与他交流他喜欢的话题,如喜欢看的动画片,喜欢的东西等,从而培养他注意力的持久性。

二、针对好动的性格让他有事可做。

孩子的特点就是好动,注意力,控制能力差等,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像成人一样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很理性的,孩子做事情都是跟他的性情走的,他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他很少会考虑后果。所以孩子一做错事我们就以批评、指责、训斥教育孩子是极不对的。如果教育者一味用批评、指责、训斥教育孩子,会摧毁孩子难能可贵的自尊心和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使孩子丧失荣誉感和上进心。所以我们根据改变了策略,让小陈同学多做事情而不是控制不让他做事情,让他有事可做,他就不会去捣乱,扰乱课堂纪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在绘画活动时让他帮忙派发画纸、绘画的工具,发书本,让他发课本,让他帮忙倒垃圾等等,渐渐的小陈也有所改变。

三、调座位整。以前我们怕影响同伴把小陈安排靠边的座位,现在我把他的座位调到正中间,这样让他更好地跟老师互动,交流,引起他的注意。如果他在课堂上有微小进步都给予及时表扬和肯定,奖励贴贴,积累到一定能够的数量还可以换礼物。

从这个案例让我感悟到无论对待任何一个孩子,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而且还要有足够的爱心和恒心,只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淳淳教导,孩子一定会进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