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论文:静待花开          刘雪玲

(2018-01-07 18:24:02)
标签:

杂谈

         刘雪玲" />

林同学是一年级(2)班的学生,今年七岁。孩子很可爱,但是作为他的老师,又会让你感到很无奈。他上课总是坐不住,举手回答问题总是站起来,上课经常脱鞋,这个坏习惯,开学到期末,无论怎么教育都没能改过来。有时连作业也不做,做的时候也很慢很慢,别人半小时能完成的作业,他得花2小时,而且必须得父母监督。课堂上的作业和测验基本完成不了,人家都开始写了,他还在磨蹭,找笔能找半天。

看上去一大堆缺点,但孩子很可爱也很聪明,喜欢表扬和贴贴,做劳动很积极。每个孩子其实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虽无奈但也很喜欢他。我想,作为他的老师,我应该尽力帮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他进步。

分析原因

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这是学生成长历程中一个必然的阶段,特别是中高段学生,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由于心智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思维,主观能动性也随之增强,表现欲望强烈,其逆反心理障碍尤其严重。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情绪失控,道德观念和社会化发展不成熟。林同学就有这样的逆反心理,越不让他脱鞋他就越想脱鞋;越让他写作业,他就越磨蹭等等。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发现,孩子爸爸辅导作业时,没有耐心,一不会写就打孩子,下手还很重。孩子很怕爸爸,但被打之后也只能听话一会,没过几天又犯老毛病。妈妈跟我说生了弟弟之后,就没怎么管老大,而且管理方式也不太对,孩子不听话时也是会打孩子,导致现在在孩子面前没有威信,孩子在妈妈面前也表现的很皮。长期下来,这孩子总说爸爸妈妈不爱我,比较爱弟弟。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出自家庭教育的问题,父母管理方式不对,经常打骂孩子,也不注重习惯的培养,长期下来,孩子就变成了现在这样。

  (二)解决方案

1、转变思想,充分尊重。

作为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并因材施教,想办法帮助自己的学生成长。我们教育的目的或目标都是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这和孩子本身的愿望是一致的。并且老师和孩子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孩子需要我们的指导,老师指导的作用又具体在孩子的有效社会化和不断提高健康发展能力方面实现。我们应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树立良好的教育意识,引导孩子,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2、进行家访,与家长沟通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应具有前后一贯性,这样,他们才能有把握地预测未来,才会有安全感。儿童基于昨天什么行为被允许或得到赞许,他们便能推断今天的什么行为也会得到允许或赞许,他们对自己和未来便有了信心,便有了安全感。我们必须明确,对儿童造成威胁的,并不是毒蛇猛兽,也不是自然灾变,而是周围的人尤其是父母的行为疏忽或失误。父母的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也十分重要。如果父母不和,意见分歧,孩子便很难形成评价事情好坏的统一标准,也就不能发展无冲突的价值观。很多青年人的心理冲突都是父母教养原则导致的。于是我和班主任进行了家访,和父母做了沟通,让父母以后不再打孩子,而是要多培养良好的习惯,注意细节,多和孩子讲道理,多用爱去感化孩子。

 4、积极鼓励,合理调适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社会心理学家却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入,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它在人们心屡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种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它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赞美还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能使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我认为,多一种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句赞美,就有可以把摇摆不定的学生拉入我们期望的行列。批评虽然可以帮助受教育者认识错误,但其心理是不悦的,至于粗暴的批评,更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所以孩子调皮,老师也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等情绪稳定下来了再慢慢和孩子讲道理。

每一朵花开花时间都不一样,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也不一样,有的可以很快懂事,有的却需要你的慢慢呵护,相信真心付出,耐心教导,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静待花开吧!

2018年1月7日

刘雪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