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课中的游戏 林梦雅
(2017-01-09 14:48:27)浅谈舞蹈课中的游戏
小学的舞蹈课程有助于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对于少儿身心健康又独特的价值。然而,在学校的实践教学中,舞蹈课程的教学方法方法陈旧,过于注重技能训练,缺乏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这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了压力和负担,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将游戏引入舞蹈教学中丰富教学方法,增强了舞蹈教学的趣味性,能够解决时间教学中的种种问题。
一、
(一)舞蹈游戏有利于少年的生理发展
少儿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新陈代谢快,长时间呆坐不动或保持同一动作、姿势会使他们感到疲劳和厌烦。在游戏过程中,少儿可以自由变换动作、姿势,多次重复他们感兴趣的动作,在舞蹈造型时锻炼肌肉的控制力,可使其更灵活和协调。舞蹈游戏有一定的体能消耗,经常活动能促进少儿食欲,增强消化机能,促使身体微循环,提高身体抵抗力,增强免疫力,促使少儿的骨骼的生长。所以学习幼儿舞蹈游戏可以增强少儿额体质,促使少儿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
(二)舞蹈游戏有利于少儿良好习惯和性格发展
少儿时期是习惯养成的好时期,通过舞蹈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易使少儿形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对当前的少儿存在娇生惯养习性的孩子和交往恐惧症、自闭症的孩子都有很大的帮助。更使每一个孩子通过活动实践,接受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的引导,与周围人和谐相处,让孩子更自信,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
二、
(一)方法陈旧,过于注重技能训练的训练。
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缺乏新概念、新理念,采取“指挥”和“遥控”的方式,只注重让少儿机械化地模仿,练习舞蹈动作,忽视引导学生理解舞蹈本身及背后所蕴涵的意义。这种过于注重技能训练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会伤害幼儿的身心,使其失去参与舞蹈活动的兴趣。
(二)机械教学,缺乏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
舞蹈的创作源于对音乐的感知欣赏,但恰是教师容易忽视的环节。教师的机械教学,使舞蹈教学缺少情感的融入和渗透,少儿在表演过程中难以表现音乐内容,缺乏灵动性。
(三)
少儿缺乏生活经验,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不透彻,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感知、体验舞蹈内容。少儿好玩游戏,游戏天性与舞蹈教学相辅相成,能使舞蹈动作的学习与教师游戏方式的运用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从而调动幼儿的情感参与,对舞蹈产生的“语境”形成情感共鸣,并将枯燥的技能学习转变为生动有趣、形象化的游戏学习,让少儿成功地体验舞蹈带来的快乐,进而提高综合能力。
三、
(一)在舞蹈教学中,“游戏”的导入是一种能调动少儿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游戏”导入教学,不仅能有效吸引孩子,让幼儿动手动脑,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能通过对游戏的新奇体验,充分了解教学内容,任何单调无聊的课程都会变得生动有趣。
(二)迎造游戏贯穿,增强学习舞蹈的趣味性。
游戏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舞蹈教学中营造游戏贯穿课堂,运用故事化(情景化)主教材游戏组织教学,是一种好的手段。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化的愉快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依托情景、故事,把游戏从课堂的引入到课堂的结尾串联起来,与教学内容浑然一体,学生在情景交融的游戏中下实现课堂目标,是提高舞蹈教学实效的一种良好途径。
四、
少儿的集中注意时间有限,合理利用游戏因素,可使课堂教学游戏化。有趣的游戏可以避免机械操练的枯燥。消除少儿在学习中出现的不良情绪,调节紧张疲劳的学习节奏,在快乐的娱乐性、竞技性中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舞蹈教学中,现在检查少儿学习成果时,运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安排赢了的少儿进行表演,好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锻炼,敢于展示、勤于表演,并在游戏中对少儿展示加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满足感。这样学习在既紧张又轻松的氛围中,既达到教师教授知识的目的,又锻炼学习能力和感知能力,轻松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