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题材小说之一:《一个人的遭遇》情节概述

标签:
文化 |
分类: 外国文学史 |
二次大战结束后的第二年,“我”在顿河流域办事,在一个小村庄附近,见到一个背微驼的http://s6/small/003hGGB9zy6Tn2EGkm1d5&690高个子男人,衣衫褴褛,带是一个穿着整洁的五、六岁的孩子。交谈中知道,那男人名叫索科洛夫,小孩儿是他儿子万尼亚。整部小说就是索科洛夫向“我”叙述他的个人遭遇。
“我”(索科洛夫)是个孤儿,妻子叶琳娜也是孤女。结婚后,无论“我”酗酒、发脾气,她都宽容地爱着“我”。不久,“我们”有了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儿子阿纳托利是个数学天才,连中央的报纸也提到过他,“我”很为儿子骄傲。“我”原来是木匠,后来又学会了开车,“我”白天黑夜地干活,家里也有了些积蓄。“我们”又盖了座小房子,叶琳娜养了牲畜。家里的生活真是蒸蒸日上啊。
可战争爆发了,德国法西斯攻打了俄罗斯。战争的第三天,“我”就应征入了伍。全家到车站送行,叶琳娜哭得像个泪人儿。“我”斥责她说:“难道人家是这样离别的吗?”并粗暴地推开了她,车开了。现在想到当时对叶琳娜的态度,“我”的“心还像被一把钝刀割着似的”难受啊。
到了前线,“我”还是开车。不到一年,“我”负了两次轻伤。1942年5月,“我”开车给炮兵送炮弹,“我”的汽车被德军的炮火击中,“我”也失去了知觉。苏醒后,被三个年轻的德国兵俘虏了。十几个德国的冲锋枪手押解着两百多个俄国战俘行军,凡属走不动的,当即打死。夜晚,“我们”被押解到一个被烧毁了的村庄,关在了一个屋顶被打坏的教堂里过夜。夜里,下起了雨,http://s10/mw690/003hGGB9zy6Tn2K1Ib739&690我们都淋得湿透,其中一个俘获的军医低声的询问大家有没有负伤的。“我”胳膊奇疼,军医发现是脱臼,很快帮“我”复了位。一个俘虏要大便,因为是教徒,不能玷污教堂,他拼命敲门,被一梭子子弹打死。“我”听到身旁有两个人在悄悄说话。原来一个士兵要揭发另一位年轻的排长。“我”义愤填膺,帮助那个年轻排长,扼死了这个叛徒。后来,俘虏们被押解到战俘营,“我”曾经逃跑过一次,被警犬追回,全身咬得遍体鳞伤。被俘两年,“我”做过各种苦工。押到德国后,更是备受奴役。累饿交加,最后死得只剩下57个人了!在采石场服苦役时,“我”愤怒地责骂法西斯暴行,被告密。“我”被带到警卫队长办公室。队长德国纳粹米勒要“我”为德国的胜利干杯,“我”拒绝。米勒为“我”的勇气折服。不仅没有杀死“我”,还奖赏给“我”面包和酒。“我”把这些分给了难友们。1944年的一天,德国人让“我”给一个肥胖的具有少校军衔的工程师开车。“我”抓机会,打伤了少校,把车疯狂地开到了苏军阵地。“我”在医院休养了两个星期后,部队首长批准“我”回家探亲。
回到家乡才知道,“我”的家被德国轰炸机炸成了废墟。叶琳娜和两个女儿当时都被炸死,儿子阿纳托利在城里,幸免于难。儿子回来后,面对一切,什么都没有说,连夜返回城里,坚决要求上了前线。“我”能够在战俘营活下来,就是因为叶琳娜,因为这个家!但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唯一的儿子也上了前线。“我”也只能上前线!“我”必须到前线寻找“我”的阿纳托利!
三个月后,“我”终于找到了儿子!“我们”都在柏林战斗的前沿。儿子已经做了炮兵连http://s10/small/003hGGB9zy6Tn2OaH4B99&690长。“我”为“我”的阿纳托利骄傲。“我”和他仅有一街之隔啊,“我”马上就要见到我的唯一的亲人了。战争就要结束了。“我”要带着儿子回到故乡,“我”要给他找一个媳妇,“我”将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哦,战争就要结束了,街道那一头的阿纳托利就要回到“我”的身边了。
那天下午,连指挥员叫“我”。“我” 到了连部,看到一位炮兵中校,他严肃地告诉“我”:儿子阿那托利在炮位上牺牲了!汽车把“我”带到已经停火了的街道的那一面,“我”在棺材里终于看到了“我”的儿子,但是他死了!在柏林,埋葬了“我”最后的欢乐和希望!
“我”复员了,但“我”不愿意再回到故乡。“我”在顿河流域,找到“我”的一位朋友,“我”还是做“我”的司机。在这里 “我”也有了这个新的儿子!
“我”每天跑长途运输,在城里的茶馆里,“我”每天都能看到一个头发蓬乱,满脸乌黑的脏孩子。可他的眼睛亮得让“我”喜爱。他每天在茶馆要饭吃。一天“我” 叫他万尼亚,他很吃http://s5/small/003hGGB9zy6Tn2Wkxecf4&690惊陌生人怎么知道他的名字?“我” 告诉他“我”什么都知道。“我”把他带上车,才知道他的父亲死在前线,母亲被炸死。他连自己的家乡也不记得。“我” 听了,忍不住热泪奔涌。“我”突然凑近孩子,说:“万尼亚,我就是你爸爸!” 孩子扑到“我”的身上,尖叫着:“爸爸,我知道你一定会找我,我一直在等你!” “我”抱住孩子浑身发抖。“我” 给他洗了澡,买了新衣裤。一天,万尼亚望着“我” ,突然问道:“爸爸,你的皮大衣放在哪了?” “我”知道这是孩子突然闪现出的对父亲的朦胧的记忆。但瞬间就消失了。一天,我的车撞了一头牛,被吊销了司机执照。“我”决定到沙卡里去,投奔“我” 的另一位朋友,开不了车,“我”还可以做木匠,我要干活挣钱,把万尼亚养大。可是,“我” 常常心绞痛,“我” 真怕会突然死掉,吓坏万尼亚。“我”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想起叶琳娜和我的几个孩子们。真是很奇怪,“我”白天总是很坚强,可每天夜里醒来,泪水都会湿透枕头。
索科洛夫的故事讲完了,他拉着万尼亚的手,和“我” 告别。“我” 望着渐渐远去的一大http://s5/small/003hGGB9zy6Tn32weSE74&690一小的身影,心情难以平静。
《一个人的遭遇》结束了。最后两段是“我”的情感抒发。作者在诗化的语言中结束了这个悲惨而壮烈的故事。作者告诉人们,战争给俄罗斯人造成了不可治愈的创伤,但俄罗斯人永远也不会屈服,过去不会,现在不会,未来也不会!
最后,我摘录下小说的最后两段:
“两个失去亲人的人,两颗被空前强烈的战争风暴抛到异乡的沙子------什么东西在前面等着他们呢?我希望,这个俄罗斯人,这个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的人,能经受一切,而那个孩子,将在父亲的身边成长,等到他长大了,也能经受一切,并且克服自己路上的各种障碍,如果祖国号召他这样做的话。”
“我怀着沉重的忧郁,目送着他们--------本来,在我们分别的时候可以平安无事。可是,万尼亚用一双短小的腿连跳带蹦地跑了几步,忽然向我回过头来,挥动一只嫩红的小手。刹http://s1/mw690/003hGGB9zy6Tn37fAu4b0&690那间,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我慌忙转过脸去。不,在战争几年中白了头发、上了年纪的男人,不仅仅在梦中流泪;他们在清醒的时候也会流泪。这时重要的是能及时转过脸去。这时最重要的是不要伤害孩子的心,不要让他看到,在你的脸颊上怎样滚动着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
小说1959年小说拍成黑白电影,由前苏联大艺术家邦达尔丘克亲自改编、执导和主演。当年影片就获得了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金奖,并同时获得前苏联的国家最高奖列宁奖。该影片曾在中国公映,广受欢迎,几年前,中央电视台6频道的影视台播放过。
图1.肖洛霍夫照片
图3、4.《一个人的遭遇》封面
http://s14/mw690/003hGGB9zy6Tn3zi9ml0d&690
http://s8/mw690/003hGGB9zy6Tn3I7NKT87&690
http://s6/mw690/003hGGB9zy6Tn4DqeB795&690
http://s3/mw690/003hGGB9zy6Tn3LIiWKf2&690
http://s10/mw690/003hGGB9zy6Tn3Ng0ch69&690
将http://s14/mw690/003hGGB9zy6Tn3NQn8Ncd&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