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电影《戛然而止》: 坦然地面对一切,接受一切
安德里杰斯`德里森导演的的德国影片《戛然而止》(一译《濒临边缘的人》)获得2011年第64届戛纳电影
http://s15/mw690/003hGGB9ty6GnohYZj07e&690节“一种关注”大奖,并荣获德国电影劳拉奖该年度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等几个奖项。
影片几乎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情节,而且略显沉闷,但编导者却带着观众和主人公弗兰克一起,去经受生与死的煎熬。弗兰克被确诊为脑癌,而且不能手术,只有几个月的存活期。但他和妻子西蒙妮仍然在儿子米奇十岁生日时,作为生日礼物将这一噩耗告诉了米奇及其姐姐莉莉。并且按计划全家搬进了新居,带孩子们如约到热带乐园去游玩。父母探望病情时,弗兰克拉起熟悉的乐曲安慰母亲。但病情仍在发展,弗兰克无论如何也安装不了为儿子刚刚购置来的高低床,甚至分辨不清家里的每个房间,把女儿的闺房当成卫生间,致使家人到处用贴卡片的方式用文字提示弗兰克,以帮助他记忆。弗兰克和妻子一起到殡仪馆,亲自为自己选择棺木,并确定在未来的告别仪式上http://s5/small/003hGGB9ty6GnokYR2k84&690播放自己最喜爱的乐曲:尼尔扬的《死人》。弗兰克的病情逐渐加重,但他仍坐着轮椅和全家一起去看女儿莉莉的跳水表演,听儿子米奇弹琴。圣诞节一家人聚在弗兰克床前祝他快乐。西蒙妮请来弗兰克昔日的情人艾娜,让两人一起回忆当年漫游墨西哥时的幸福时光。在一个大雪纷纷扬扬的冬日,弗兰克在亲人们的关注下,终于平静地闭上了眼睛。女儿告别了父亲遗体,仍然到体育馆去参加跳水训练。一个生命结束了,但生活仍在继续。
《戛然而止》提出了一个最残酷的问题:人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死亡?这本质上是个哲学上的问题,但当人处于某种困境时,却也是无法逃避和摆脱的。影片中的弗兰克一家就面临如此的一种困境。全家人从绝望和悲痛中走出来,采取了各自不同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影片中,心理医生为弗http://s4/small/003hGGB9ty6Gnot52xB93&690兰克做心理疏导时的一些话很有启发性。他说:疾病“不是惩罚”,“不是宣判死刑”,“面对疾病的明智做法是和疾病交朋友。它会给你带来美好的感觉。”弗兰克听从了医生的劝解,他从恐惧中走出来,决定“要按自己的活法过日子”,要在病痛中寻找自己“想要的日子”。并从中“重新找到平衡,找到和谐”,因为他知道“只要生活还在继续,那就得活下去”。既然“没有人告诉你什么时候死亡,现在是享受生活。”就“要宠坏自己,真正地享受自己。”所以,弗兰克全家按原计划高高兴兴地乔迁新居,到热带乐园度假。为年迈的母亲演奏乐曲。照常参加儿女的校外活动。享受温馨美好的亲情;甚至安排弗兰克和当年的情人一起重温旧梦,享受婚外恋情带来的欢愉和快慰。特别是弗兰克把死亡视为生命的一个必然结果,坦然地为自己选择追悼会上的乐曲,这一情节让人格外的震惊和感伤。弗兰克的妻子西蒙妮也听从了医生的忠告:“要为自己设定一个极限,经常走走,要喘口气”。为排解郁闷,释放痛苦,她带着孩子们到游乐场,像正常人家一样过圣诞节,互赠礼物。死亡虽然可怕,但它隔断不了人间亲情,个人无法改变命运,但人可以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式去生活,用有限的时间,去享受个人有限的生命。弗兰克一家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对我们每一个健康的人都是很有启发的。
在大年这样一个传统的喜庆的节日里,我却选择了一个沉闷的,涉及死亡命题的电影,并不是我人生的悲观,而是我对人生的坦然。生命的终结,不过是生命现象的一个最终结果。是自然万物新陈代谢的一个客观的程序。无所谓悲,也无所谓喜。但是我倒认为:从除旧布新的自然法则看,死亡更应该视为生命历程中的大喜剧。没有了死亡,就不会有新生命的降生。死其实更意味了生。无须畏惧死亡,更无须忌讳死亡。只有敢于直面死亡,才能更乐观面对人生。生命存在一天,就让它活得愉快而有价值。一旦死亡降临,我将含笑地迎接它。我只希望那一天让我舒适而尊严。
(文中右上图1:影片导演安德里杰斯德里森;右上图2、3::弗兰克及其妻子西蒙妮、儿子米奇
和女儿莉莉等全家四人忧伤和欢快时)
http://s10/mw690/003hGGB9ty6Gnoygo9r09&690
弗兰克和儿子米奇
http://s2/mw690/003hGGB9ty6GnoFd0xX21&690
弗兰克和女儿莉莉
http://s9/mw690/003hGGB9ty6GnoMjgTKe8&690
弗兰克和母亲
http://s16/mw690/003hGGB9ty6GnoYIuzt2f&690 与妻子西蒙妮
http://s4/bmiddle/003hGGB9ty6GnoUyMkbd3&690 与情人艾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