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壁画上的名著(上):觉醒了的反抗者——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巡礼之四

(2014-01-26 15:47:22)
标签:

文化

分类: 美术鉴赏

    壁画上的名著(上):觉醒了的反抗者——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巡礼之四

 

     进入中国现代文学馆A座楼大厅,最醒目的是大厅两侧陈列着的两个高大的细瓷花瓶。淡蓝的底色衬托着青蓝色的花纹,厚重、典雅而高贵。花瓶的上面布满了在世的作家们的签名,密密麻麻,我在瓶面上仔细辨认,在众多陌生的名字里,才找到几个熟悉的作家的签名。扶阶而上,展厅大门前的两面墙壁上,各是一条长幅的油画人物画卷。是油画家闫振铎于1998年——2000年的作品。我无从知晓,这是画家建筑在自己对作品和形象的独到理解之上的艺术再现,还是应文艺主管官员们的旨意而完成的奉命之作。细看画面上的人物和旁边的文字说明,才知道是从“五四”以后到建国以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些经典作品中的经典形象组成的人物画廊。左侧为“反抗者”,右侧为“受难者”。

    我仍然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人,依据什么标准钦定的这些作品和这些形象。但这两幅长卷与大厅旋转门两侧的玻璃画的风格迥然不同。和玻璃画的现代与抽象色彩相比,这两幅长卷的写实倾向和更趋传统的手法是非常明显的。所以,画卷给人的感觉更直观,更朴素,也更亲切。作为画卷背景的场面或形象色彩都比较浅淡,而画面前方的主体形象则笔锋更分明,色彩更鲜亮。让观者一目了然。主体形象又是按照“五四”以后新文学发展的时间顺序依次呈现的。所以,认真地观赏完这两幅人物长卷,就等于浏览了一遍中国现代文学史册上经典形象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从视觉上长卷是连贯的,统一的;但就每一个形象而言,它们又都是各自独立的,无关联的。下面我将绵延的长卷画幅中的反抗者部分依次贴到网上,供诸位鉴赏。(未完,待续)

壁画上的名著(上):觉醒了的反抗者——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巡礼之四

                    鲁迅:《阿Q正传》、《长明灯》、《狂人日记》

       把阿Q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反抗者形象镌刻在文学馆神圣的展厅,充分体现了当下主流评论者的观点。我实在不能苟同。鲁迅在这一形象中赋予了中国国民性的诸多特征,并将其提炼为“阿Q精神”,即其核心“精神胜利法”。鲁迅以巨大的悲愤挖掘了滋生这种国民性的社会原因,催人警醒。阿Q要革命,绝不是自觉的反抗,他无非就是要和吴妈“困觉”,要占赵太爷的财产为己有。他的自轻自贱,甘居落后与被奴役,都足以说明阿Q充其量就是个落后农民的典型。画卷上选择的是阿Q因“革命”而被捕并判死刑时,他在砍头判决书上签字画圈儿时的场景。他死到临头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儿,还为圈儿不能画圆而苦恼,他的麻木和不觉悟让人震惊而痛心。这样的阿Q怎么可能和反抗者形象联系在一起?若鲁迅在天有灵,对把阿Q置于反抗者系列的创意,也会拍案而起,坚决不能认同的

壁画上的名著(上):觉醒了的反抗者——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巡礼之四

壁画上的名著(上):觉醒了的反抗者——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巡礼之四      巴金:《家》、曹禺《原野》、丁玲《莎菲女士日记》、叶圣陶《倪焕之》、茅盾《虹》

壁画上的名著(上):觉醒了的反抗者——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巡礼之四
壁画上的名著(上):觉醒了的反抗者——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巡礼之四

           老舍《四世同堂》、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光未然:《黄河大合唱》                  

                    田汉:《义勇军进行曲》、艾青:《吹号者》

壁画上的名著(上):觉醒了的反抗者——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巡礼之四            张天翼《笑》、萧红《生死场》、路翎《饥饿的郭素娥》、孙犁《荷花淀》

壁画上的名著(上):觉醒了的反抗者——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巡礼之四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贺敬之等《白毛女》、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壁画上的名著(上):觉醒了的反抗者——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巡礼之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