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一部充满人文精神的昆虫学经典——审稿手札之二十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读书手札 |
本书作者法布尔(1823——1915),可谓志向高远,矢志不渝。他曾立志要在大学从事昆虫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但无人慧眼识珠,于是他只能在中学教授物理和数学,他把全部的业余时间都用于昆虫学研究,撰写发表相关论文,并因此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在此之后,他又不间断地撰写自然科学方面的普及读物,为了更便于对昆虫近距离的观察和研究,法布尔举家迁至乡间小镇塞利尼昂,并购买了一块荒地上的旧宅,取名“荒石园”。他终日在此孜孜不倦地观察和研究,三年之后,终于撰写出版了十卷本的《昆虫记》,他因此受到http://s9/small/b3657107tx6Dne8FjCw58&690科学界和文学界的关注。荣获法国科学院颁发的金质奖章,并得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从法布尔简单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再一次地感悟到,成功其实很简单,只要有一个明确的人生定位,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那么,你付出多少的辛苦,就会有多少的收获。看一看《昆虫记》中对那些难入大雅之堂的微小生命的精细观察和一点一滴丝丝入扣的描画,你就能够知道法布尔曾为此付出了多少的代价!想到这里,你一定又会感慨,这种成功的获得又是多么的艰难。我记起当年中央电视台采访中国著名的女物理学家何泽慧时,谈及她在巴黎大学研究室工作期间取得的成就,面对采访者的赞叹,何泽慧非常平静地说:“每天就是在实验室看试验结果,失败了再做,一次次地做,一次次地看数据,就这样啊,其实很简单啊。”但在这无以计数的简单里,需要多少常人难以忍受的坚韧和毅力,以及对科学的热情和宗教徒般的信仰啊!法布尔的一生经历和最后的成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昆虫记》对博物学、昆虫学研究的价值和开拓意义早已被国际科学界所公认,在科普文学上的贡献和意义http://s13/small/b3657107tx6DneptrlOdc&690死的痴情而震撼;为绿蚂蚱开膛破肚,吞噬猎物的残忍而愤慨,这些小的生灵似乎都禀赋了人的情感,读者从它们的生存活动中看到了人类自身。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常常以昆虫的世界来反观人的世界,以蚂蚁战争来比照人间战争的残酷和不道义,以群蚁抢占蝉吸食树汁的孔穴来比照人性的强暴和凶蛮;读完《昆虫记》,我们不仅增长了很多有关昆虫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引发了很多对世界的、人类自身的,甚至人性方面的联想。而这种深厚的思想感情的内涵,恰恰是一般平庸的科普文学作品所不具备的。
但必须承认,尽管我对法布尔所记叙的每一个陌生的昆虫都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又常常被他繁琐精微的述说所困扰。作为昆虫学研究的一份科学观察的记录,法布尔的文字无可挑剔,科学、准确、严密、精微、细致,可以说《昆虫记》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关于某一种昆虫的严谨、精细、周全的观察记录,是这一昆虫生命过程的形象化的科学报告,整部《昆虫记》就是一部昆虫学科的的科学文献资料的汇集。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http://s12/small/b3657107tx6DneyxoPF7b&690食,飞快地排泄,作者又细致地描写圣甲虫粪便的颜色、直径和长度,如何像丝线一样绵绵不断。一幅幅接连推出的画面,生动、形象、逼真得令人作呕,不忍卒读。作为昆虫圣甲虫的一篇科学文献,无可厚非,但是,作为文学作品,这种纯自然主义的描写,不加选择地展示丑恶和肮脏,对人的心灵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摧残。所以,我认为这样的篇章最好删除,使《昆虫记》在孩子们的心中更洁净,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