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英国作家勃朗特姐妹故居

标签:
杂谈 |
分类: 平野仙踪 |
楼。象英格兰众多的村镇民宅,门前的石阶旁种满了形态各异的花草,就连凹凸不平的墙壁上也垂挂着绽放着的鲜艳的花朵。象在一条幽静的花巷间攀爬,脚步虽然略显沉重,但心情舒畅。近路左侧一高大的酒馆前,是一块不大的平地,浓密的树阴下,三几张圆桌前围坐着几个人在清闲地啜酒。古墙上的标示告诉人们,这里也是当年的酒店。夏绿蒂`勃朗特的弟弟布朗威尔经常光顾这里。当年他曾师从于利兹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威廉`罗宾逊,画了不少的肖像画,并一度曾以出卖肖像画赚钱。著名的艾米http://s15/mw690/003hGGB9zy7OlPHHKwkc4&690
莉肖像和勃朗特三姐妹肖像均出自于他的手笔。画像的细腻和传神,使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布朗威尔对两位姐姐和一位妹妹的深刻理解和无尽的情爱。这两幅画的原件现在都收藏在伦敦肖像画美术馆中。可惜的是布朗威尔跟他短命的姐妹们一样,于1848年在31岁的英年就离开了人世。
绿蒂的婚礼也是在这里进行的。1820年,帕特里克带着妻子玛利亚和六个孩子以及姨妹伊莎贝拉,搬进了教堂后的牧师寓所。夏绿蒂、艾米莉和安都是在这个寓所里成长、创作并走完了各自孤独、寂寞而又洋溢着无尽才华的一生。帕特里克也是在这个寓所里送走了自己的爱妻和一个个难于离舍的子女,又独自挣扎了六年,最后终于告http://s15/mw690/003hGGB9zy7OlR0CC8G22&690
的界地之下。仰望高大的教堂,巡视教堂后掩映在绿树青草间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形态各异的墓碑,信步在教堂外墙,浮想联翩,真不知那一对苦命的才女魂归何处?
帕特里克读书和处理教区事务的地方。他常常在壁炉旁的小桌上独自用膳,椅子上放着一顶黑帽子,桌子旁靠着一支拐杖和一把伞,当年帕特里克就是戴着这顶帽子,拄着这支拐杖,打着这把伞,行走在泥泞的山路上去传道、宣教,或者去给弥留的人们做最后的祈祷。房间的中央一张不大的书桌上,摆放着圣诗集、纸、笔、放大镜和烛台。帕特里克牧师大概就是在这张桌子上伴着微弱的灯光,虔诚地恭读着经书,度过他凄苦、寂寞的残年。房间一扇大窗,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外面的花园和墓地。真不知道帕特里克牧师每天面对视力所及的块块碎石和咫尺之内两个爱女的墓穴,会是怎样的哀痛?窗子对面的墙下,靠着竖立式的小钢琴,这是专为孩子们准备的。据说弹奏时间最长的是艾米莉。望着酱紫色的琴架和黑白相间的琴键,仿佛耳畔回荡起优雅的琴声。那大概是天国里的艾米莉`勃朗特送来的天籁之音吧。
夫人曾经提到这个房间深红色的基调。面对花园、教堂墓地的一扇窗,垂着紫红色的粗布窗帘,据说这是当年的原有之物。这些窗帘都是夏绿蒂专门定做的。她亲口叮嘱工厂要染成深红色,但做成之后夏绿蒂对染成的颜色很不满意,她把这段不愉快的经
历写在日记里。窗户的两侧各挂着一幅油画,是夏绿蒂景仰的威灵顿公爵和小说家萨克雷的肖像。壁炉旁的一把摇椅,是安妮`勃朗特常坐的。她喜欢坐在上面,把脚搭在http://s15/bmiddle/003hGGB9zy7OlVZgogjc3&690
踏板上,静思冥想。安妮是帕特里克牧师六个子女中最小的一个。她比夏绿蒂小四岁,比艾米莉小两岁。1820年就出生在霍沃斯这幢宅子里。由于体弱多病,曾到斯卡布罗海滨疗养,最后死在那里,也葬在那里,终年29岁,只留下两部长篇小说《阿格尼斯`格雷》和《怀尔德菲尔府的房客》。窗子对面的墙角下是一张深色的长沙发,姐
妹们常常坐在上面嬉戏。1848年,艾米莉病体缠身,常常依偎在这个沙发上,并在这http://s15/bmiddle/003hGGB9zy7OlXwsNH937&690
里咽下了最后的一口气,年龄也不过才30岁。望着这摇椅,这沙发,感悟着面对命运的无助和无奈,一种莫名的忧伤袭上心头。
钟上好发条,然后才回到二楼自己的卧室。直到1855年他最后的一个女儿夏绿蒂`勃朗特去世。真难以想象,帕特里克是如何在楼上楼下的每一个房间秉烛蹒跚,楼去人空的茫茫夜色,承载了他多少的思念和哀痛。天地无情,为什麽要一次次割断他痛彻心肺的情爱?击碎他一个个人生的希望?为什么?为什么?
码上估计,夏绿蒂生前一定是个娇小的女子。令人惊叹的是,在这样瘦弱的躯体中竟然蕴藏着如此巨大的个性的力量和充溢的文学才华。1836年,夏绿蒂曾将自己的作品寄给声明显赫的桂冠诗人骚塞,骚塞在回信中彻底否定了她的文学才能,并明确告诉她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骚塞的武断反而更激发了夏绿蒂对文学理想的不懈追求。1848年,三姐妹同时把她们各自完成的长篇小说交给出版商。艾米莉和安妮创作的http://s15/mw690/003hGGB9zy7OlWhhUz3e5&690
《呼啸山庄》、《阿格尼斯`格雷》被出版商接受了,而夏绿蒂的《教授》却被退回。面对挫折,夏绿蒂毫不气馁,而是辛勤笔耕一年,完成了著名的《简爱》。夏绿蒂顽强的个性和百折不回的毅力,就深刻地熔铸在简爱这一文学形象之中。房间里倚窗的书桌和椅子是当年夏绿蒂写作的地方。简爱这激动了多少人心的故事就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夏绿蒂在这狭小的空间驰骋想象,释放着她无尽的华采,也承受着一次又一
http://s15/mw690/003hGGB9zy7OlY5Hans8e&690次和亲人的生离死别。1848年9月到1849年5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夏绿蒂相继送走了弟弟布朗威尔和两个妹妹艾米莉、安妮。她牢记着安妮临终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勇敢些,夏绿蒂”,以最大的忍韧和信念,完成了她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谢利》。夏绿蒂最终也没有逃脱勃朗特家族短命的厄运,在结婚六个月后的1855年3月31日,结束了 她三十九年凄苦而勤奋的一生。
间,显露出一道道的沟壑。一道道褐色的山石垒起的石墙,蜿蜒在山坡和沟壑间。在苍茫的天地之间,零零星星地点缀着几个破败的石屋或莫名的高大的断墙。晚风吹过 ,留下语言无法述说的苍凉。这不就是《简爱》和《呼啸山庄》里所呈现出来的那一片荒原么?我似乎看到了简爱和罗杰斯特在这里的第一次相遇,也似乎看到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在这里的策马驰骋,强劲的西风在耳畔呼啸,似乎还夹杂着罗杰斯特深情的招唤:“简爱,简爱......”,间或还有凯瑟琳凄厉的呼喊:“希斯克利夫,希斯克利夫......”,正是这一片空旷无垠的土地,培育出了才华充溢的勃朗特三姐妹,也正是这三姐妹,用她们那娟秀俏丽的文笔给这片土地赋予了无限的生机,使它成为文学史上一块永恒的领地。让无数的文学爱好者趋之若骛,到这里来品味简爱那圣洁、平等的爱情,来体察希斯克利夫严酷恐怖的复仇。造化无情,它使勃朗特姐妹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暂,但她们所焕发出来的文学生命却是那样的久长,她们呕心沥血创作出的那些经典,将永存与文学史的殿堂,她们精雕细刻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将被一代代的文学爱好者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