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李白三游泾县的来龙去脉
(2016-05-29 23:26:16)
标签:
皖南泾县龙坦胡氏黄山怪石 |
分类: 根在泾县 |
来自:泾县报
在李白一生的漫游过程中,安徽是他的主要旅游地之一。他出蜀后三十多年间里,前后有六年多在安徽度过。曾五次游皖,而在皖南度过的时间最长,在他现存的一千余首诗歌中,能够考证出来的就有二百多首诗歌是在安徽写的,其中在泾县、黄山、太平就有二十多首。长期以来,两地县志对李白在泾县、黄山、太平畅游的年代、行程的路线都沒有详细记载,有的取之家谱和民间传说。要准确的弄清它,必须从李白在安徽游踪的情况入手,进行考证,得出比较满意的答案。
李白第一次游皖是在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此年他四十二岁。这年春末,李白由东魯南下,带着他在山东娶的妻子和子女,移家于皖南南陵县的一个山村,这是李白来最早到皖南。是年秋天,经好友吴筠等人推荐,唐玄宗几次下诏,召他入京,在临行前,他写了《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后又写《别内赴徵》诗三首。然后李白怀着报国的壮志,高兴的著鞭跨马,奔向长安。
李白第二次游皖是天宝六年(公元747年),这年他四十七岁。李白在宮廷得不到重用,十分苦闷。天宝三年三月,李白愤然上疏请归,玄宗“以其非庙廊器,优诏罢遗之”
使李白离京。此后李白由扬州、金陵溯江而上,来到当涂县。次年渡江到皖西等县,又来到庐江,谒见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近亲,庐江太守李祗。写有《寄上吴王三首》诗,希望李祗象战国时燕昭王那样,为国招贤。但吴王李衹不予理睬,李白碰壁,便愤然离去。离开吴王,来到毫县,拜褐了这里的老君庙,写了《谒老君庙》一诗。后由毫县而上,到河南省梁园(今开封市陈留一带)。在北方很难寻找进身机遇,到处遭挫,一筹莫展。在“忧恨坐相煎”
的心情心下,他不得已转到南陵后又去了当涂。
李白第三次游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这时他巳五十三岁。这年秋天,他从曹南(今山东菏泽)南下,经皖北砀山,因为与砀山刘县令相识,留他小住,同游砀山名胜一宴喜台。李白写下《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一诗。描写了刘县令“张灯宴华池”接待他的情景,盛赞宴喜亭池“月色望不尽,空天交相宜”的幽美夜景。到当年秋后李白来到皖南,因为皖南的名山胜水使他“相看两不厌”
,从而坚定了李白游遍皖南每一个县的信念。
李白第四次游皖是在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他五十七岁。这年二月,永王李璘兵败被杀后,李白自丹阳逃到太湖县避难。不久被牵连入狱,中间因病重暂时保释送到宿松县养病,但最终被判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行至白帝城被赦,天宝末游至宛陵(宣城)。
李白第五次游皖是在上元二年(公元761年),这时李白巳六十一岁。流放遇释后他沿途在湖北、江西等地盘桓一年多,于这年春天回到皖南,辗转于宣城、泾县、太平、池州、黄山、当涂、金陵(南京)等地,最后投靠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定居于采石。
泾县因“泾川三百里,佳境千万曲”深深吸引了李白,是李白留诗最多的县。他曾三次游泾,特别是水西山、大蓝山、桃花潭一带,诗人流连忘返,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和珍贵的遗迹。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之前李白就接到谢良辅、郑鍔、何昌浩、崔何和族弟李錞等友人之邀畅游泾川,但一直未能成行。这年深秋李白终于从宣城骑马来到了泾县,他爱好骑马,从入京城到离开长安,他一直骑马旅行。李白到泾县后被泾川三百里的山青水秀的风光深深吸引,认为泾川佳境超过了浙江若溪(今浙江绍兴城南),从而打消了去浙江剡中的念头。到泾县不久就写下了《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一诗;谢良辅是河南南阳县人,善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中进士,谢良辅备舟陪同李白游览了泾西风景。诗中的陵岩寺,即现在的水西寺,唐代为江南佛教胜地,山上有崇庆、宝胜、白云三大古寺,总称水西寺,始建于南朝,唐初扩建。“乘君素舸泛泾西,”是乘木船到泾西,从县城到水西有一道青弋江而隔。“宛似云门对若溪。”云门寺是浙江有名的风景地方,可泾溪比云门寺还要好看。“且从康乐寻山水,”康乐:即谢灵运,南朝著名诗人,曾封为康乐公,故称谢康乐。他在永嘉县任大守使,很不得志,于是他游山玩水,写了许多著名山水诗,李白把谢良辅夸赞于谢灵运。“何必东游入会稽”。既然泾川景色美,何必还要东去浙江入会稽游呢?接着李白与同族弟李錞府相见,写下了《泾川送族弟錞》一诗。在诗中有
“金羁”两字,告诉人们他是骑马而来,“彩鹢”两字是水鸟,船首,李錞是乘船离泾。李白送走族弟后在泾县还写了《白鹭鸶》等诗,在泾几首诗中,《泾川送族弟錞》一诗,相对来说最好,李白把泾川风光描绘得何等之美,“泾川三百里,佳境千万曲”
成了宣传泾县的一张永久名片。
诗中的李錞是一名官员,不是李白堂弟,而是同姓兄弟,故李白称其族弟,又称宗亲。李白到泾后李錞以同姓兄弟置酒款待他,李錞也要走了,李白也要离开泾县了。此时此景,李白流泪写下了送别诗,以“俄然告将离”,“
长相思” 之句,将与族弟之情表述得淋漓尽致。李白本来想去泾川上游,但他忧国忧民之心如焚,彻夜难眠,住了几天又回宣城去了。
李白笫二次到泾县是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春,于宣城沿泾县琴溪而上,从泾县城南门而西折,经枫坑、丁家渡、章家渡、越蓝山岭、经苏囗河过桃花渡到桃花潭的。这次到桃花潭是应泾县县令汪伦之邀而来,汪伦曾两次邀请李白。是汪伦派人送到当涂的。汪伦在这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洒店。”李白接到汪伦的书信后,兴奋不已,仿佛看到十里桃花的鮮艳,嗅到了浓郁的酒香,于是欣然应邀。
李白到了泾县明府拜望了郑谔。这时郑谔已经从泾县县尉升任为县令(唐时称县令为明府),郑谔热情款待了他。郑谔的诗也写得很好,诗仙夸他“郑公诗人秀,逸韵宏寥廓,”名动天地,李白再次写了《游水西简郑明府》一诗赠主人。李白在水西时还见到了何昌浩判官,写下《赠何七判官昌浩》一诗,诗中称赞何是有将相之才。李白还登门拜访了崔十五的书法友人崔何盛。崔十五,名何,他早与李白相识,曾几次写书信邀李白来泾,今日见到这位大诗人感到非常高兴。崔何盛情接待了李白,临行时他写了一张书法送给李白,李白立即回诗一首《酬崔十五见招》。在泾期间李白还写下《别山僧》、《泛泾溪》等诗,再一次表示了对水西山风景深深留恋,对山僧的闲适生活怀有向往之情。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十一月,李白因脓胸症(即脓胸糜烂穿孔)在当涂逝世,终年六十二岁。

加载中…